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自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省,保险品种不断增加,风险保障能力日益增强,但我省农业保险实行的是保成本的统保制度,保障水平低且费率厘定粗糙,不能充分反映不同地区的风险水平差异,引致了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成为长期以来制约我省农业保险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根本原因。针对我省农业保险费率不合理的问题,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农业保险发展阶段,在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不失为解决我省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 开展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的前提是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区划,并为每个风险区域分别厘定保险费率。不管是风险区域的划分还是保险费率的厘定,都需要对农作物的风险损失概率进行准确的估计,由于风险因素的复杂性和灾害损失历史数据的匮乏,该研究以单产减产率来阐释综合风险损失率。由于稳定的损失概率分布是风险分区和费率厘定的基础,在小样本容量下使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能得到较为稳定的估计结果,该模型是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与模糊数学法的有效结合,在风险损失样本容量较小时可以充分利用样本数据的信息来估计风险损失率的概率分布。 为了充分反映我省各地市小麦生产的综合风险水平,分别选取单产变异系数、单产减产率超过某一阀值的概率、专业化指数和效率指数四类风险指标作为我省小麦生产风险区划的主导指标,并运用系统聚类法把我省划分为了高、中、低三大小麦生产风险区域,然后使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分别对上述三大风险区域进行费率厘定,并求得了在95%和100%的保障水平下各风险区域的期望损失率,以此作为其小麦产量保险纯费率。 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100%的保障水平下我省高风险区域的小麦产量保险纯费率为3.46%,低于我省目前的小麦保险统保费率①,中、低风险区域的纯费率则分别为1.89%和1.17%,可见我省不同地区的风险差异较大,实行较高的统保费率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成为长期以来制约我省农业保险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根本原因,因此,开展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成为我省农业保险实现跨越发展的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