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3/Cu-TiO2/NiO电致变色器件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2122111121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利用能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将高效、低功耗和环境友好的电致变色器件应用于智能窗为节能环保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受限于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成本和性能,电致变色器件还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WO3和NiO是电致变色器件中最典型的互补电致变色材料,本论文以基于WO3和NiO的电致变色薄膜和器件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其电致变色性能为目的。采用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制备薄膜,并通过优化制备时间和复合的手段改善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在其基础上构建WO3-NiO电致变色器件、WO3/Cu-NiO电致变色器件、WO3/Cu-TiO2/NiO电致变色器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水热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WO3薄膜,通过调节水热时长(1 h、2 h、3 h)优化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XRD和SEM对WO3薄膜进行表征测试。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光谱测试得到WO3薄膜的可逆性、光调制范围、响应时间和着色效率。结果表明,水热2 h制备的WO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最佳。采用电沉积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NiO薄膜,通过调节电沉积时长(30 min、60 min、90 min)优化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XRD、SEM和XPS对NiO薄膜进行表征测试。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光谱测试得到NiO薄膜的可逆性、光调制范围、响应时间和着色效率。结果表明,电沉积60 min制备的NiO薄膜电致变色性能最佳。以WO3薄膜和NiO薄膜作为互补电极构建WO3-NiO电致变色器件,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光谱测试得到WO3-NiO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逆性、光调制范围、响应时间和着色效率。结果表明,WO3-NiO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2)采用电沉积法以水热时长2 h的WO3薄膜为基底制备WO3/Cu复合薄膜,通过调节电沉积Cu的时长(10 s、20 s、30 s)优化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XRD、SEM、EDS和XPS对WO3/Cu复合薄膜进行表征测试。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光谱测试得到WO3/Cu复合薄膜的可逆性、光调制范围、响应时间和着色效率。结果表明,WO3/Cu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优于WO3薄膜,其中电沉积20 s制备的WO3/Cu复合薄膜电致变色性能最佳。以WO3/Cu复合薄膜和NiO薄膜作为互补电极构建WO3/Cu-NiO电致变色器件,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光谱测试得到WO3/Cu-NiO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逆性、光调制范围、响应时间和着色效率。结果表明,与WO3-NiO电致变色器件相比,WO3/Cu-NiO电致变色器件的各项性能均有明显提升。(3)采用水热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不同水热时长的TiO2薄膜,采用电沉积法以不同水热时长的TiO2薄膜为基底制备TiO2/NiO复合薄膜。通过XRD、SEM和XPS对TiO2/NiO复合薄膜进行表征测试。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光谱测试得到TiO2/NiO复合薄膜的可逆性、光调制范围、响应时间和着色效率。结果表明,TiO2/NiO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优于NiO薄膜,其中TiO2(3 h)/NiO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最佳。以WO3/Cu复合薄膜和TiO2/NiO复合薄膜作为互补电极构建WO3/Cu-TiO2/NiO电致变色器件,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光谱测试得到WO3/Cu-TiO2/NiO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逆性、光调制范围、响应时间和着色效率。结果表明,与WO3-NiO电致变色器件和WO3/Cu-NiO电致变色器件相比,WO3/Cu-TiO2/NiO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逆性、光调制范围和着色效率有进一步的提升。
其他文献
激光清洗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较为新兴的清洗技术。它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表面污染物的去除,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清洗方法,激光清洗不需要清洗介质,清洗过程中仅产生极少量粉尘,因此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并且激光清洗不损伤基体,凭借其诸多优点,激光清洗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清洗技术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激光清洗技术,不仅开辟了激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新发展,并凭借其无损、环保、高效的优势在诸多领域显现出了更为广阔的
学位
角色经验关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作为家长的教师不仅在学校制度空间获得了教师角色经验,还在家庭生活场域积累了家长角色经验。研究藉由知识社会学视角,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教师生活史耙梳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逻辑。研究发现,作为家长的教师在角色内部对话中完成了实践性知识的主体性建构,家长角色的抚育经验为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提供了多向支持,生成了专属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结构。在家长角色经验的渗溢下,作为家长的教师的
期刊
自激光技术诞生以来,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LIDT)一直是激光系统应用的一个研究热点。而激光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更是直接受到具有高质量和高损伤阈值的光学薄膜的限制。因此,随着高质量、高功率激光器件的发展,激光损伤问题的研究已经从激光器件本身转移到光学薄膜上。光学薄膜受到镀制工艺的影响而改变其光学特性和结构,从而影响其抗激光损伤阈值。因此,选择合适的镀膜材料,明确腔面镀膜的工艺条件以及优化设计腔面膜的
学位
激光技术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种类繁多的激光武器也不断被应用在现代化战场上,为了应对激光武器带来的巨大威胁,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激光对抗设备,激光告警技术及设备的相关研究也随即展开。激光告警设备是一种能够对来袭激光进行探测,获得来袭激光的波长及二维方向等信息,并向我方人员发出警告信号的新一代光电探测设备。大视场、高精度、宽谱段的激光告警系统是目前激光探测设备的重要研究方向。首先,对光栅衍射型宽波段大
学位
微纳操纵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实现微粒操纵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力显微镜操纵技术、磁镊和光镊等,但这些方法无法进行大面积操纵,或者在操纵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样品。光诱导介电泳技术是一种由介电泳技术发展而来,可以实现对微粒无接触、无损伤和高通量操纵的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诸如对活细胞等样品进行操纵时,需要在液相下进行,然而目前的技术依赖于预先制备好的实体微通道,但是实体微通道
学位
X射线成像具有穿透物体并能看到物体内部结构,已广泛应用于机场、车站等安检行业。但由于其透视图像是二维的,无法区分不同层次的结构信息,也不能对各物体进行定位,可能会因为遮挡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CT和CL成像方法,可通过重建获取图像不同深度信息,但是计算复杂,成像时间长,而且成本昂贵,无法满足安检的在线检测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双目立体视觉相关知识,开展了双视角X射线三维立体成像方法研究。针对X
学位
蜂窝夹芯结构因具有高比强度、低重量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地使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然而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材料缺陷等原因使得蜂窝芯与蒙皮之间产生脱粘,对整体结构安全产生极大威胁,为了防止结构被破坏,有效检测缺陷以及判断缺陷的位置和尺寸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对蜂窝夹芯结构进行脱粘检测。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首先利用COMSOL M
学位
X射线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手段,在安全生产、医疗检测和工业探伤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大型的X射线检测系统可以精确的表征被测物体内部结构、形貌及边缘特征,但使用场景受限,通常作为固定式检测系统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低能便携式X射线检测系统出现,拓展了X射线无损检测的适用范围。将便携式是X射线检测系统应用在高空等特种检测作业中,既可以满足检测系统所提出的轻量化要求,也降低了对检测人员的辐射伤害。但便
学位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具有精密化或小型化的高性能零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测量零部件的内腔尺寸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其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因此,对该类零部件的内腔尺寸进行高精度测量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测量小径薄壁管内腔尺寸的方法有激光检测、光学检测、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等,激光检测存在着仪器复杂、受空间限制等弊端,影响其精密测量;光学检测法受到光线变化的影响,检测精度低;射
学位
近红外光谱分析(NIRS)技术现已被广泛用于食品检测以及定量分析等领域,变量选择为近红外光谱建模分析里面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模型的稳定性能和预测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NIRS技术依照有机物含氢官能团(CH、NH等)对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差异性,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之后,对不同物质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考虑到近红外光谱数据较为冗杂,并不是所有的光谱变量都可以和感兴趣的成分密切相关,且被测物质样本数量一般都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