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分布特征与侵蚀前地貌重建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人们不合理的耕作活动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东北黑土区100~5000 m的侵蚀沟共有295663条,严重破坏耕地,降低粮食产量。目前对于东北地区侵蚀沟分布规律及重建问题研究较少,理论基础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侵蚀沟防治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坡面是侵蚀沟的载体,坡度和坡向是坡面的基本属性。为了明确坡沟关系,论文首先研究了侵蚀沟分布特征,其次对侵蚀沟发育规律进行总结,在明确坡度和坡向对侵蚀沟分布和发育的影响后,对侵蚀前地貌进行重建,还原坡面地理信息,为沟蚀精准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在侵蚀沟分布特征研究中,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侵蚀沟道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分析水土保持区划二级分区侵蚀沟在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分布特征进行侵蚀沟潜在危险性预测;根据侵蚀沟潜在危险性预测结果选择两个典型二级分区,借助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不同分区侵蚀沟发育状况及差异,明确不同坡度和坡向侵蚀沟发育规律;对现有侵蚀沟按形态进行分级后结合DEM和GIS,在无沟蚀坡面进行地貌重建最佳方法的甄选。研究结果表明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在不同坡度、坡向条件下侵蚀沟密集度、密度以及切割土地比例分布特征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不同分区侵蚀沟密集度在坡度为5°时以及北坡最大,差异性在于虽然侵蚀沟密集度随坡度上升总体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是在上升或下降时在部分坡度存在波动,进而呈现“三峰两谷”、“双峰双谷”和“单峰值”型3种变化趋势。不同分区侵蚀沟密度分布差异性体现在坡度阈值的不同,呼伦贝尔高平原区和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稳定沟密度坡度阈值分别为8°、3°,发展沟坡度阈值分别为15°、8°,发展沟已经超过了侵蚀沟原有稳定状态的坡度限制条件,具有较大的沟蚀潜在危险性。经过四年的发育,侵蚀沟密集度、密度、切割土地比例随坡度上升的分布趋势及坡度阈值均未改变。当坡度小于5°时,侵蚀沟发育以新增沟为主,当坡度大于5°时,以原有侵蚀沟溯源侵蚀和横向扩张为主。当坡度在3°~8°时,两个分区侵蚀沟密集度增量较大,分别增长73.97%、51.69%,并且在坡度为5°和4°时侵蚀沟密度增长量最大,与密集度最大增量所在坡度相同。受侵蚀沟密集度和密度发育规律的影响,当坡度小于8°时切割土地比例增长率大于8°以上各坡度分级增长率,同时受侵蚀沟融合和横向扩张的影响,切割土地比例增长量最大的坡度为8°。受不同坡度面积比例的影响,两个分区不同坡度侵蚀沟增长率存在差异性,当坡度小于8°时,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侵蚀沟密集度、密度及切割土地比例增长率随坡度的下降持续增加,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则增长率先减小再增加。对不同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侵蚀沟分布、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根据自身走向完成对侵蚀沟走向和位置的控制,进而影响其分布特征;其次不同坡度和坡向通过改变自然条件的分配,进而造成侵蚀沟分布的差异,因此坡度和坡向对侵蚀沟的分布产生影响;并且分布是发育结果的体现,发育又是在已有分布的基础上,接受坡度和坡向对外界因素的再分配继续发展的过程。同时对比发育结果发现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侵蚀沟面积及长度的增长率分别为322.01%、20.39%,均大于辽宁环渤海山地区的191.91%、16.41%。并且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在侵蚀沟数量增长量较小的情况下,新增发展沟数量为1772条,远大于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的461条,印证了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沟蚀的潜在危险性更大的结论。在侵蚀前地貌重建中,首先按照侵蚀沟长度对侵蚀地貌进行分级,综合数据完整性检验、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评价、T检验评价和误差分析甄选出不同长度级别侵蚀前地貌最佳重建方法,鉴于在5个分级中有4个级别最佳重建方法相同,因此采用同样的过程进行无分级重建。通过对比分级和无分级重建精度,证明按照侵蚀沟长度进行分级重建是必要的。将不同级别侵蚀前地貌最佳重建方法进行优化和稳定性检验,发现最终构建的侵蚀前地貌重建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稳定性。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思路在于分别研究不同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侵蚀沟分布和发育特征,从侵蚀沟的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入手,寻找坡度和坡向对侵蚀沟的影响;以发展沟和稳定沟的坡度阈值进行沟蚀潜在危险性预测。论文的主要创新性发现在于平缓坡的侵蚀沟增长率最高;通过坡度阈值预测沟蚀潜在危险性的结果与其它方法相近,并对比分区间侵蚀沟发育状况得以验证预测结果;在侵蚀前地貌重建过程中,分级重建的精度远高于无分级重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在诊断甲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甲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名无甲亢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监测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三碘甲状腺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范畴十分宽广。近四十余年,各界学人主要针对它的概念产生、本质与特征、有机组成部分、理论体系和实践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产生了许多卓有建树的研究成果,对一些基本问题达成了许多研究共识。但同时,也存在对它的整体性宏观把握不够、对实践发展的具体化研究不足、理论程度不深等问题。综述主要有助于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两个重要问题。
2021年10月14日,中国城轨交通业主领导人峰会2021深圳年会(以下简称:深圳年会)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继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年会后,来自全国47家城轨交通业主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围绕"智慧城轨: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年会主题,积极面对行业发展趋势,立足引领,聚焦热点,
期刊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依据入院的ACA、ANCA检测结果分为ACA阳性组、ANCA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ACA和ANCA均为阴性),比较3组的神经功能损伤和动脉狭窄情况。结果:ACA阳性组33例,ANCA阳性组17例,阴性对照组106例;3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
病理性心肌肥厚对于现代肉鸡养殖业一直是潜在的难以解决的代谢性疾病,不仅对肉鸡种群的健康存在威胁更是对养殖业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病理性心肌肥厚常常伴有心肌细胞凋亡,而钙蛋白酶-1(calpain-1)介导的凋亡途径在心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牛磺酸已被证明可通过抑制calpain-1活性来减弱细胞凋亡而且还具有抗氧化,抗凋亡和维持心脏健康的功能。本试验旨在确定牛磺酸是否可以通过抑制calpain-
干旱是限制芸豆生长的重要因素,探索芸豆苗期干旱胁迫响应,对芸豆高效生产和抗逆性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选用龙芸豆10号和龙芸豆17为试验材料,进行苗期芸豆干旱胁迫响应及转录组分析等研究,明确干旱胁迫对苗期芸豆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确定芸豆抗旱鉴定生理指标和抗旱育种目标。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芸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以期为今后抗逆基因挖掘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数据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是二年生观叶植物,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丰富的叶形和叶色,优良的耐寒性,使其成为秋冬和早春的重要观赏花卉。叶形是主要观赏性状,裂叶风姿独特,但其遗传规律说法不一,控制裂叶的关键基因也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高代自交系裂叶‘F0819’和圆叶‘S0835’为亲本,构建分离群体,对裂叶性状进行系统深入的遗传分析;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BSA-s
CO2排放增多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使地球生态系统处于气候不断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这种趋势是危险的,也是难以逆转的。其中,农业、林业及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排放源,提升土壤固碳已成为削减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中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每年产出的大量秸秆难以全部直接还田,由此引发了对秸秆炭化还田技术的探
本文以我国自主选育的平欧杂交榛(Corylus avellana×C.heterophylla)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1年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初果期的平欧杂交榛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树体结构和产量的生物学效应;以平欧杂交榛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欧榛、平榛和毛榛为对照,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幼苗紫杉醇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取得了以下的研究结果:1、11g/株和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它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对土壤的质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保持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土壤有机碳(SOC)普遍存在空间异质性,SOC的时空变异性随着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的要求,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精准地估算SOC以及分析其时空变异性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