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1998-2009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在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的经济越发达,越需要系统完善的货币政策来支撑。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一直受到各个国家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一直是政府以及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如今,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然后在这短短的十多年间,却经历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本文立意于研究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个经济周期中中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不但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总结和指导货币政策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逻辑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对本文研究背景、意义和思路作出阐述。第二部分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回顾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首先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内涵进行界定,认为货币政策有效性包括两层含义。第三部分是数据与计量模型的说明。因为本文主要考察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的影响,因此选用M1、M2和GDP作为衡量指标。实证研究的第一步是用ADF单位根检验来检验M1、M2和GDP的平稳性,第二步是根据E-G两步法协整检验分别对M1和GDP、M2和GDP两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第三步是在证明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之后,进行无约束的VAR模型估计,根据由VAR系统产生的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来判断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将这个周期中的货币政策进行阶段性分析。考虑到从1998年至今,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导向并不一致,如果将所有阶段合并做实证研究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1998年至今分为4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前后货币政策的效果和发展趋势。第一阶段是从1998至2002年,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适度放松的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通货紧缩。但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中央银行操作空间有限,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第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导致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本资产配置效率低下,制约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第三,从1999年起,许多国有企业不良贷款、坏账的陡增,使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来处理金融机构的坏账,因此减少了对其他企业的贷款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萎缩、扭曲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第四,中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因此利率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的关系,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瓶颈。第二阶段是从2003年至2006年,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投资增长过快、外汇居高不下、国际收支双顺差严重等现象导致流动性偏松,针对这些问题,中央银行主要实行反通货膨胀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阶段GDP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物价也控制在比较稳定的范围内,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效果较上一个阶段有所增强,对产出增长有明显影响。效果转好的原因是:第一,利率渠道作用逐渐增强,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利率的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第二,金融市场的积极发展,金融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制度的改革都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三,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强了汇率制度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了增强货币政策效果。第三阶段是从2007年至2008年9月,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愈演愈烈,货币信贷肆意扩张,物价指数肆意飙升。中央提出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的“双防”目标,在这期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较上一阶段更为明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利率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效率逐渐提高;第二,金融企业改革的不段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体系,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有助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第三,外汇管理体制不段完善,我国推出一系列措施深化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第四阶段是从2008年9月至今,由于样本数据非常少不适合作实证分析。所以只能对本阶段货币政策效果进行规范分析研究。在这期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我国出口急剧萎缩,经济出现下滑趋势,我国主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来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经济增长逐渐好转,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加强,尽管对外贸易仍在持续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有所缩减,说明外需最坏的阶段已经过去。另外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银行的流动性充裕,金融机构的贷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因于中央银行坚定不移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发出政策信号采取一些列措施引导人们尽快形成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给予市场信心。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建议。通过对四个阶段的分析可以得出,货币政策不是中性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产出有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段加强。为了促进市场的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我国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推进各种制度改革。货币政策效率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原因:第一,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货币政策也从以直接调控为主转为以间接调控为主。间接调控反映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市场化倾向,势必会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先后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紧接着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按“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因此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大大加强;第三,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有利于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金融市场的规模迅速增长、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金融市场产品不断创新、金融工具逐渐增加;第四,汇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自2005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尽管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在逐渐加强,但是阻碍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仍然没有消除。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市场的制度性建设;第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开对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让利率完全由市场所决定,充分发挥利率调节资金供给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第三,实证结果表明M1的变动与GDP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建议选择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第四,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第五,把握货币政策时滞的规律,提高货币政策主动性。
其他文献
钢索具有自身重量轻、柔软性能好、抗拉强度高、负载传递距离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牵引机械备等工业领域中。作为这些结构中的重要承力构建,索力的大小是评价其
英特尔日前发布了两款处理器,与以往不同,这次不再是人们熟悉的奔腾,而是面向多媒体手机、掌上电脑、车载(信息通讯)系统等无线互联网产品的全新微处理器产品PXA250、PXA210.
目的:通过对比头、体针联合中药汤剂干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阿司匹林加静点药物降低完全性中风的发病率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形成通过中医综合干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