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牙周炎是菌斑生物膜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炎症的进展,牙周炎会引起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破坏,甚至造成牙齿脱落。牙周炎的治疗通常是利用机械方法清除局部刺激物来控制炎症。由于牙体结构具有复杂性及差异性,常常存在一些器械难以到达的感染部位如根分叉、深牙周袋等,机械治疗有时需要联合抗菌药物进一步控制龈下菌斑。然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重叠感染的风险。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因其无创性、局限性、无耐药性等特点,近年来成为牙周炎治疗的新型辅助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表明PDT辅助治疗牙周炎可取得稳定的临床效果,同时基础研究也证实PDT对牙周优势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光敏剂和合适的光源组成的PDT对牙周组织相关细胞没有毒性。尽管如此,PDT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晰。在牙周炎发生过程中巨噬细胞浸润增加,以M1型为主,分泌具有破坏性的促炎因子,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有文献提示,在PDT辅助治疗牙周炎过程中,牙周组织内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有研究表明,PDT能够通过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抑制肿瘤生长。因此PDT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控制牙周炎。鉴于此,本研究以牙周炎优势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探究亚甲基蓝介导的PDT(methylene blue-mediated PDT,MB-PDT)对巨噬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从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方面探究PDT治疗牙周炎的机制。方法:首先利用P.g-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用1μg/m L和10μg/m L P.g-LPS刺激RAW264.7细胞1 h和24 h,通过q RT-PCR法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m RNA表达水平,选出P.g-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极化为M1型的合适条件。其次探索PDT对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及机制。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光照时间(2 s,5 s,10 s)对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选出较为合适的光照时间,并明确5μM MB介导的PDT在适宜光照时间下对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MB-PDT对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q RT-PCR法检测MB-PDT对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内促炎因子IL-1β、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m RNA表达的影响,评价MB-PDT对巨噬细胞炎症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采用Seahorse XF线粒体压力测试法检测MB-PDT对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μg/m L,10μg/m L)P.g-LPS刺激RAW264.7细胞1 h,可上调RAW264.7细胞内IL-1β、TNF-α的m RNA表达,抑制IL-10的m RNA表达;光照适宜时间为2 s;1μg/m L P.g-LPS刺激1 h的RAW264.7细胞经MB-PDT(5μM MB,光照2 s)处理后24 h、72 h时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48 h时细胞明显增殖;此外,MB-PDT可促进P.g-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迁移,降低细胞内炎症因子IL-1β、TNF-α、i NOS、IL-6的m RNA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10和M2极化标志物Arg-1的m RNA表达;MB-PDT干预下P.g-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内线粒体基础呼吸、ATP产量、最大呼吸值、备用呼吸能力均明显升高。结论:1.1μg/m L P.g-LPS刺激RAW264.7细胞1 h可诱导巨噬细胞系RAW264.7极化为M1型。2.5μM MB介导的PDT光照2 s对P.g-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3.MB-PDT促进P.g-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迁移。4.MB-PDT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5.MB-PDT促进RAW264.7细胞M2型极化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