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魏晋文学的审美性日益增强,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独具魅力。刘勰的《文心雕龙》对魏晋文学的批评既从整体上展现了魏晋文学的时代特色,又具体入微地从文体、作品、作家等角度对魏晋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批评。《文心雕龙》中的魏晋文学批评充分展现了刘勰文学批评的方法,对当今的文学批评实践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论文力图深入挖掘《文心雕龙》中魏晋文学批评的特征,并据此探寻刘勰批评方法的运用及其现代意义。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文心雕龙》中的建安文学批评。首先,评述了刘勰对曹氏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的批评,其中包括关于曹丕、曹植文学水平优劣问题的考辩以及建安七子的共性及个性特点。其次,分析刘勰以“气”论建安文学的原因。建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中战乱频仍的年代,建安文人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另外,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士们在文学中的主体意识亦开始觉醒。最后,追溯其“气”论的理论源头。“气”之内涵的丰富,经历了从“宇宙之气”到“养气说”、“天人合一之气”再到“文气说”的漫长发展过程。其中,曹丕的“文气说”对刘勰的“气”论影响最大。第二章探讨了《文心雕龙》中的正始文学批评。对于正始时期的文学,刘勰尤为重视嵇康与阮籍。他对正始时期其他作家的批评着墨较少,原因有三。第一,正始时期政权争夺激烈,许多作家归隐避祸,创作较少。第二,刘勰认为真正的正始知音是嵇康、阮籍、应璩、缪袭之类作家的作品,而当时其他作家的创作大多“篇体清淡”。第三,正始时期是盛“玄”的开端时期,是向辞采繁缛的晋代文学的过渡时期。第三章阐述了《文心雕龙》中的两晋文学批评。首先,分析刘勰评西晋文学的特点,即既关注到了西晋文人对文学形式的追求,又强调了内容和情感的重要性。其次,论文探讨了刘勰对陆机《文赋》和挚虞《文章流别论》的批评,并考察了刘勰对二人理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陆机的《文赋》在艺术想象与构思、艺术创作、文体风格及对文学形式的追求等方面均对刘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次,评析刘勰对东晋文风及重点作家作品的批评。刘勰认为东晋文学推崇老庄之道,尚理贵玄,除郭璞外,文学水平不高。最后,得出刘勰评价两晋文学的标准为“情采兼具”,并探寻刘勰“情采论”的理论来源。其源头“诗言志”说,孔子的“文质说”及陆机所言的“诗缘情而绮靡”等,均可从“志足”“情信”“辞巧”三个方面来把握。优秀作品的形成并非这几个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将情志与辞采有机融合。第四章主要通过《文心雕龙》中的魏晋文学批评考察刘勰批评方法的运用及其现代意义。宏观来看,刘勰认为批评文章首先应“披文以入情”,再将社会历史状况与文学自身的发展情况作为基础来进行批评;微观来看,刘勰大量使用了合论、对举的方法来进行作家作品批评。刘勰批评思想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他能够将情辞并重的观念完美地融会贯通于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之中。他的批评方式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全面的批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