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及HIV、梅毒、HCV抗体阳性率;使用随机应答技术比较分析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的高危行为结果的准确性,探讨随机应答技术的可行性,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在2016年4-12月使用常规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江苏省常州市、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HIV相关高危行为,以及求诊原因、患性病情况等行为特征和HIV感染状况。同时,平行利用随机应答技术(RRT)Simmons模型,调查最近3个月同性性行为、商业异性性行为、临时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行为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的率和构成比的比较使用χ2检验,问卷调查结果和RRT调查结果的比较使用U检验。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091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其中江苏常州403人(36.9%),山西太原308人(28.2%),陕西西安/咸阳380人(34.9%)。平均年龄32.9±10.4岁,已婚占59.1%,本省户籍占86.6%,性病专科医院来源的占79.7%,综合医院占20.3%,因寻求性病诊疗服务就诊占41.2%,因高危行为后咨询检测就诊占58.8%。常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部1091名调查对象中,过去3个月仅发生过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为37.0%,仅发生过临时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为20.0%,仅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比例12.8%,而注射毒品的比例为0.1%。发生过商业异性和临时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为5.4%,发生过双性性行为的比例为2.4%,22.3%的调查对象否认最近3个月有任何高危行为。过去3个月发生过单纯商业异性性行为的调查对象,找到暗娼的方式以娱乐场所为主,占89.8%,发生商业异性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比例为26.5%;与临时异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比例为47.2%;发生过单纯同性性行为的调查对象寻找同性性伴的方式以通过手机APP为主,占58.3%,在同性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比例为20.0%。总的HIV抗体阳性率为8.0%,梅毒阳性率为6.1%,HCV抗体阳性率为0.6%。有单纯同性性行为史和异性+同性性行为史的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率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4%和42.3%,远高于有单纯商业异性性行为史的3.2%和单独临时异性性行为史的0.9%。RRT调查结果显示,过去3个月发生过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为43.3%,发生过临时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为25.4%,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比例18.7%,而注射毒品的比例为1.4%。常规问卷调查结果关于四项高危行为发生的比例均低于RRT调查结果,商业异性性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U=0.420,P=0.675),临时异性性行为(U=3.016,P<0.05)和同性性行为(U=2.175,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30岁以上、已婚、本省户籍、以咨询检测为目的、过去一年未患性病、本次诊断患性病的求诊者,同性性行为结果,均是问卷调查结果低于RRT调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研究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高危行为特征:以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其次为临时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找到暗娼的方式仍以场所为主,找到同性性伴的方式以通过手机APP为主。调查对象中同性性行为特征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远高于商业异性性行为和临时异性性行为特征人群。RRT方法能够获得比常规问卷调查更高的高危行为情况,特别是在临时异性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方面,RRT方法的高危行为比例要显著高于常规问卷调查。但是,良好的调查环境、经验丰富的调查员和充分的沟通能够获得真实可信的高危行为信息。问卷调查获得的高危行为比例可能存在低估的情况,可以使用RRT方法对监测数据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以得到更加真实可信的高危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