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株Pseudomonasfluorescens2P24分离自小麦全蚀病自然衰退土壤。该细菌可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如氢氰酸(HCN)、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iacetylphloroglucinol,2,4-DAPG)、嗜铁素、蛋白酶等。该菌对细菌性青枯菌(Ralstoniasolanacea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番茄青枯病和小麦全蚀病等士传病害具有较高生防效果。菌株2P24含有典型的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其生防能力与QS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利用2P24QS系统的信号合成基因pcoI中插入不带启动子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作为报告菌株,采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方法筛选QS系统上游调控元件插入突变体。从18000个突变子中筛选pcoI基因转录增强或减弱的突变体13个。鸟枪法克隆pcoI基因转录增强的突变体YB6,YB10侧翼序列,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表明,YB6,YB10突变基因是phoQ。通过PCR介导的筛选方法从2P24基因组文库中克隆到phoQ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长1347bp,编码448个氨基酸长度的肽链。此肽链与P.fluorescenspf5双因子组分之一的感受激酶PhoQ相似性达88%,与P.aeruginosaPAO1的PhoQ蛋白相似性达68%。通过检测突变与互补菌株抗菌代谢物氢氰酸,嗜铁素,蛋白酶及2,4-DAPG的产生情况和温室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得知,phoQ基因的插入突变没有明显影响菌株对上述次生代谢抗菌物的产生,同时在pcoI基因缺失突变的情况下没有明显影响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效果,但却使pcoI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远远高于野生菌2P24。phoQ基因的互补突变体中pcoI基因的转录水平趋近于2P24。由此证明phoQ基因是菌株2P24QS系统中控制pcoI基因转录的上游重要调控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