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密切关注的,它关乎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素质状况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存在很多公交车让座、摔倒老人不扶等现象层出不穷,是当代人缺少了亲社会行为吗?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大学生感恩的水平,以及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尝试探讨大学生的认知评价和自我价值感在两者关系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三部分。研究一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亲社会行为量表、感恩内隐测量的方法,探讨感恩的内隐性的存在、内隐感恩和外显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二采用情境想象法,研究认知评价在外显感恩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作用;研究三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自我价值感在感恩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外显感恩状况良好,性别差异水平不显著;大学生的内隐感恩效应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内隐感恩与总体外显感恩存在较低的相关性,且只与外显感恩中的自然感恩的维度存在较低的相关性,与其他分量表不存在相关性。3.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外显感恩水平相关显著,且各个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大学生内隐感恩与总体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较低的相关性,在匿名性、依存性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他维度不存在相关性。4.感恩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主效应显著,利益认知评价的主效应不显著,认知评价与外显感恩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高利益认知评价上,高感恩水平与低感恩水平的亲社会行为差异显著;在低利益评价水平上,高低感恩水平的亲社会行为没有差异。在高感恩水平上,认知启动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低感恩水平上,认知启动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存在边缘性差异显著。总之,感恩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受到认知评价的影响,具有高认知评价的被试,感恩水平越高,亲社会行为越高。5.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情况良好,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其他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6.大学生外显感恩、自我价值感对亲社会行为预测效果显著。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外显感恩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