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外竞争的双重压力,以及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使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同时面临综合经营的挑战,经营战略转型势在必行。重视非利息收入,加大非利息收入比重,构建多元化收入结构,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实现新的收入增长点,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是否确实能提高银行绩效,仍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透析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监管机构构建更加有效的监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根据金融创新理论、多元化理论与范围经济理论分析商业银行发展多元化收入结构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1999年-2009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多元化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整体检验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全部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和多元化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显示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对银行绩效虽然能产生积极影响,但多元化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却显示出负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非利息收入比重与多元化收入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
因此,要强化金融监管制度,放大多元化收入的积极效应;要培养金融复合型人才,为业务的开拓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要调整战略发展中间业务,尽早实现多元化收入结构;要建立现代营销理念和营销体系,最大程度的获取客户资源,以优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