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两国人民的接触,大致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由此美国人产生了最初的中国印象。起初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还处在一个神秘的阶段,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源于欧洲的一些早期地理著作或文学作品。一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既是一个文化悠久的礼仪之邦,又是一个黄金遍地的富有之国。然而随着中国国门的被迫开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逐渐下沉,美国对中国的偏见与鄙夷之态也逐渐代替了原有的好奇与敬佩。直到二战时期,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中国的国家形象也随之高大起来。中国的抗战事业得到了各个正义国家的支持,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反法西斯重要力量中的一支,也给予中国莫大的援助,这增强了中国抗日救国的能力。对美国政府而言,援华既顺应了国内舆论的呼声又符合其国家利益。而中国之所以能够赢得美国舆论的支持,首先得益于中国外交官和华人华侨在美国的不懈宣传,其次也得益于美国媒体对华富有同情色彩的报道。美国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是在美国政治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向美国民众传达了一个为民主自由而战的、锐意进取的中国形象。这种宣传切合了美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也获得了美国民众的认可。美国人民带着对中国的好感,在舆论上给中国以大力的支持。这不但促进了中美关系的不断升温,也使中国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援助,为中国抗战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