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洛托夫斯基是波兰戏剧大师,在他的戏剧创作中,格氏创造了许多新式戏剧方式,并且倡导许多独特的戏剧观念,对中外戏剧家有很大的触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观念也逐渐被戏剧家介绍到中国。在中国从导演、编剧、演员到普通的学生,许多人都受到了格洛托夫斯基的影响。本文将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研究格洛托夫斯基对中国各个艺术领域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着重分析国内各界受到格洛托夫斯基影响的导演、演员、话剧、编剧等等,研究格氏在中国的存在。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格洛托夫斯基本人及其戏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和研究意义。正文第一部分,分析格氏在中国的影响,主要从大陆和港台着手,大陆以林兆华、牟森、冯远征为例来阐明;港台则分别从香港的邓树荣、台湾的刘静敏、钟明德和芮斯来做研究。导演林兆华,主要从他的戏剧《绝对信号》中,寻找其所吸收的格氏新方法。比如林兆华戏剧中很重视演员与观众,同时他还提倡话剧的演出要用小剧场的形式,这些与格氏的戏剧观念非常相似。牟森导演,则是国内学习格氏理论比较疯狂而执着的一个,他将格氏的戏剧理论付诸实践,在他的话剧中随时都可以发现格氏的影子。此外是演员冯远征,他是中国学习格氏比较早的一位,冯远征在运用格氏的戏剧方法上比较理性、温和;2013年到北电任教的冯远征开始教授学生格氏表演方式,他希望演员在表演中要让每一个动作都置于作品的总谱中。香港戏剧家有邓树荣导演,其吸收格氏戏剧理论,注重演员的训练,邓树荣是中国学习格氏理论比较成功的一个,我们将从他的作品中去分析。最后分析台湾戏剧,由于台湾有刘静敏和陈伟成,他们是格氏的嫡传弟子,正面的接触过格氏,所以他们对格氏的引进比大陆更加系统而全面,这个我们将从“优人神鼓”来作分析和研究。因此在台湾受二者的影响,格氏理论在台湾的戏剧中有一定的延伸,这个在对台湾歌手芮斯和学者钟明德的作品研究中体现的比较彻底。第二部分,主要反思格氏戏剧在中国的得失。“得”主要从格氏戏剧理论带给中国戏剧的新活力来分析,比如林兆华、高行健注重观众和剧场,通过恰当把握戏剧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香港戏剧家邓树荣重视演员的身体训练法,其作品更是享誉海外,台湾戏剧家刘静敏和陈伟成主要是沿袭格氏的“艺乘”,在台湾也得到了一定的赞誉。而“失”主要从牟森戏剧的问题出发,过于轻文本,而对戏剧剧本进行盲目的消解。此外他的戏剧偏向导演中心论,这也让他的戏剧失去了观众和市场。结语部分,对格氏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延伸做了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