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期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3386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此,帕金森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研究需要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言语交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的言语障碍必然会影响沟通,降低生活质量,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最终回归社会是康复治疗的功能和目的。国外研究报告目前接受言语治疗的患者仅占3%-4%,主要原因为言语治疗的后遗效应及长期效果欠佳。而嗓音功能作为言语功能的重要方面,其评定和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听觉障碍作为患者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并没有引起研究者像对待嗅觉障碍研究一样的重视。国内多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尚缺乏其他客观测听以及主观测听研究,特别是对于日常生活场景更为重要的言语测听的研究。言语产生和言语感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言语交流的目的。听觉系统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听觉反馈对言语产生的在线控制以及调节;而言语运动系统对于言语感知的作用在于言语感知语音时被激活,同时对言语感知语音的功能进行调整。目前,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功能影响的研究,国内研究较少。综上所述,本文对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并通过研究结果对患者嗓音障碍的康复提出了更加有效和针对性的精准康复实践建议。研究包括三个部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为听觉功能的特征研究。首先对17名男性和15名女性1-3期帕金森病患者和15名男性和17名女性正常对照者进行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纯音测听结果表明患者存在与对照者相比更为严重的低频、中频和高频听力损失,尤以高频明显。男性比女性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高频听力损失,而女性可能存在比男性患者严重的低频听力损失。言语测听结果表明患者言语识别阈显著高于对照者。从70dB HL、50d B HL和30dB HL三个听力级别的纵向比较来看,随着听力级别的降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识别率分别依次降低。除了对照者在70dB HL的韵母识别率外,两者每个听力级别都表现为同级别的声调识别率>韵母识别率>声母识别率。患者声母识别比韵母和声调识别对听力级别的依赖程度更大。其次对1-3期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10名,其中每组男性和女性各5名以恒定刺激法研究音高差别阈限、响度差别阈限和延时绝对阈限。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音高差别阈限、响度差别阈限和延时绝对阈限范围分别为18.00-126.83Hz、1.08-6.00dB HL和54.35-317.86ms;对照者的音高差别阈限、响度差别阈限和延时绝对阈限范围分别为9.85-137.62Hz、1.19-7.65dB HL和52.08-407.14ms。阈限的研究目的仅仅在于初步获得两组阈限,并不在于研究阈限差异,研究结果同时为变换听觉反馈实验的研究提供参数变换范围的数据支撑。第二部分为嗓音功能的特征研究。通过使用嗓音障碍指数对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1-3期帕金森病患者和14名男性和14名女性正常对照者进行嗓音主观评估的同时应用“实时言语测量仪”和“嗓音功能检测仪”对其嗓音声学信号和电声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评估和客观测量都是嗓音障碍的重要评定手段,二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嗓音声学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的基频震颤、振幅震颤和基频标准差显著增高,这是通过客观测量手段对嗓音障碍的特征发现,对于帕金森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检查和诊断途径。患者电声门图测量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第三部分为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研究。本部分研究基于MATLAB R2016b生成“calibration”和“transformation”两个程序,完成对8名男性和7名女性1-3期帕金森病患者和8名男性和7名女性正常对照者的变频(半音和全音)、变强度(6dB和12dB)、噪声(语谱噪声和语音掩蔽)和延时(200ms和400ms)听觉反馈实验。变频听觉反馈实验结果表明患者对基频变半音和基频上升的反应更加敏感,建议以半音作为嗓音初始治疗听觉反馈的变频音程,同时强化升音反馈练习。变强度听觉反馈实验结果表明患者对变6dB幅度和强度增大的反应更加敏感,建议选择6dB作为初始变强度的幅度,同时强化增大强度的反馈练习。噪声听觉反馈实验结果表明患者语谱噪声下表现为强度标准差和振幅微扰的减小,而语音掩蔽下表现为二者的增大,说明语音掩蔽对声带振幅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语音掩蔽下对照者的习惯基频和基频标准差的减小程度小于语谱噪声,说明对照者较患者对语谱噪声产生了更大的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对照者更能适应语音掩蔽的嗓音变化。延时听觉反馈实验结果表明患者和对照者在延时200ms和400ms的听觉反馈下,嗓音声学信号均未受到明显影响,结合以往研究结果推断国内外研究报告的200ms的延时效果应该多表现在对言语流畅性的影响,对单纯发/ɑ/音并不够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1)本研究首次报告的基频震颤、振幅震颤和基频标准差在1-3期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显著增高是通过客观声学测量手段对嗓音障碍的特征发现,结合目前帕金森病诊断的建议途径及其局限性,本文研究者相信,对患者嗓音障碍的特征进行客观声学测量和分析,可以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项目之一。(2)在国内尚无帕金森病患者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报告的前提下,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了主观测听。结合以往研究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报告,证实患者的确存在明显的听觉障碍,提示在听觉康复和嗓音言语康复治疗中必须关注听觉障碍。(3)在确定变频、变强度和延时的幅度上,本研究首次提出借鉴心理物理学中的差别阈限和绝对阈限的测定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音高差别阈限、响度差别阈限和延时绝对阈限测定。反馈音首先应该能被研究对象捕捉到听觉信息的变化,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声学调整,因此较已有的研究更加具有循证学依据。(4)本研究基于MATLAB R2016b生成“calibration”和“transformation”两个程序,完成变频、变强度、加噪声和延时的目的。改变了以往研究对基频线性改变的处理模式,同时在具体实施阶段提出4种听觉反馈“手动无序同时进行”的实验思路,力求尽可能接近日常生活场景。在音频分析部分应用“实时言语测量仪”和“嗓音功能检测仪”对单个属性的参数变换对嗓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定,更加符合语言学的特点,因此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帕金森病患者以及其他具有嗓音言语障碍的患者应用听觉反馈的原理与方法对嗓音言语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对音调和响度的评定和治疗提出了更加精准的频率和强度变换幅度。该原理与方法能够按照精准评定和精准治疗的原则对患者的嗓音言语障碍进行精准康复。
其他文献
在事业科研单位的发展中,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事管理决策,而目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传统管理模式越来越突显出
本文是新疆当代音乐教育中的新疆特色音乐教育部分,在总结、分析新疆音乐教育多元化特点的基础上,对新疆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做了叙述,着重以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新疆音乐
中国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27年的高速成长之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这种成长背后所付出的代价。要想获得企业的可持续高速成长,必须要提高效率,转变企
为探讨不同有机物料对植烟土壤的改良效应,通过2015—2017年的田间定位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烟草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
目的: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微观形态;采用贴膜法研究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
图像色彩的清晰度与人机交互界面的平面视觉效果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为了提升平面视觉图像色彩的视觉效果,深入研究人机交互界面的平面视觉图像色彩增强系统,设计图像采集模块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腹股沟疝嵌顿行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1月36例中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