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凹绿化带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对道路雨水径流及径流污染物进行源头治理的重要设施,具有适用性强、景观性好、径流控制效果稳定的特点。目前武汉市下凹绿化带设计参数及其对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尚未有详细可靠的数据参考,需进行相关试验研究以指导工程设计和运行维护。本项目通过降雨模拟试验开展了不同填料层土壤与砂配比的下凹绿化带对雨水径流量及径流污染物控制效果研究,对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污染物浓度对雨水径流量及径流污染物的控制效果进行试验与分析,试验结论如下:(1)使用中粗砂与土壤按体积比分层布置可显著改良下凹绿化带。土砂比为8:22:8的各填料层结构渗透系数为8.93×10-66 m/s1.98×10-55 m/s,均满足24 h排空和土壤保水性的渗透能力要求。(2)填料层土砂比为8:2和6:4时,下凹绿化带对径流量的控制效果最佳。在各重现期条件下,土砂比为8:2的结构可控制武汉市65.8%70.9%的年径流总量。降雨历时t=60 min时各土砂比结构产流临界雨量为18.30 mm23.29 mm,降雨历时t=120 min时各土砂比结构可滞蓄15.60L/m221.75 L/m2径流。填料层土砂比为8:2和6:4的结构峰值削减率为22.74%49.82%,峰值削减率随降雨历时延长而增大。(3)不同土砂比填料层结构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随设计重现期和污染物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弱,随降雨历时延长而增强,并在产流初期出现残留污染物淋出现象。在P=10 a降雨时各土砂比结构对径流SS、NH3-N和TP总量削减率为76.63%88.23%、69.04%90.20%和83.09%91.28%。进水浓度对下凹绿化带的NH3-N、TP、TN削减效果影响显著,对SS削减效果影响较小,对COD削减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填料层土壤体积占比高的结构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更好,产流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厂排放标准。(4)建议武汉市典型下凹绿化带采用中粗砂对填料层进行改良,土砂比宜采用8:2和6:4,下凹绿化带的结构自上而下为调蓄层、植物、填料层300 mm,砾石排水层30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