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低剂量扫描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研究目的:探讨根据病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新型宽体探测器CT 100kV管电压条件下胸腹联合胸痛三联扫描中的临床实用性。材料及方法:于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连续收集因急性胸痛症状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疑似“胸痛三联症”而行胸痛三联CTA检查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Revolution CT行肺动脉、冠状动脉及胸腹主动脉CTA联合扫描,管电压均为100kV,肺动脉及胸腹主动脉扫描时采用20%ASIR-V迭代重建算法,仅冠状动脉扫描时采用40%ASIR-V迭代重建算法。受检者按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随机入组,四组对比剂注射方案如下:A组BMI<23kg/m~2,注射速率4ml/s,对比剂用量=1ml/kg*体重(kg),B组BMI<23 kg/m~2,注射速率4ml/s,对比剂用量=0.8ml/kg*体重(kg),C组BMI>23kg/m~2,注射速率5ml/s,对比剂用量=1ml/kg*体重(kg),D组BMI>23 kg/m~2,注射速率5ml/s,对比剂用量=0.8ml/kg*体重(kg),每组各采集30例受检者,记录所有受检者的碘对比剂用量。每个人对比剂总量=0.8或1.0ml/kg*体重(kg)+Test Bolus中所用剂量。两段法注射对比剂,即先注射适量对比剂,再注射20ml生理盐水。先采用Test Bolus(小剂量团注试验法)技术,以(4ml/s或5ml/s)速度注射对比剂和盐水各20ml,以主动脉根部层面为监测层面,分别在肺动脉及升主动脉上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定肺动脉、升主动脉的对比剂峰值时间t1,t2,设置肺动脉扫描延迟时间为t1+2s,冠状动脉扫描延迟时间为t2+2s,冠状动脉扫描结束间隔3s进行胸腹主动脉全程扫描。测量肺动脉(包括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左肺上叶、左肺舌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及右肺下叶肺动脉)共9个层面,冠脉左主干、左前降支近、中、远段、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左回旋支近、远段,钝缘支、右冠近、中、远段、后降支、左室后支、锐缘支共15个层面,胸腹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主干(右肾动脉水平)及其主要分支(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脉)、腹主动脉下段近髂血管分叉处血管腔内的CT值,同时测量相应的胸腹壁皮下脂肪CT值及SD值(背景噪声)。记录患者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位5年以上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以4分法行图像主观质量评分。评价A、B组及C、D组肺动脉、冠脉及胸腹主动脉CT值、背景噪声、CNR、SNR及主观评分,以P<0.05表明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A与B组在各级肺动脉、冠脉、胸腹主动脉的CT值、背景噪声、CNR、SNR和主观评分上的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6~0.986);C与D组在各级肺动脉、冠脉、胸腹主动脉的CT值、背景噪声、CNR、SNR和主观评分上的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118~0.956)。结论:新型宽体探测器CT 100kV低管电压技术,两段法注射对比剂,对BMI≤23 kg/m~2患者注射速度选择4ml/s,BMI>23 kg/m~2患者注射速度为5ml/s,注射剂量均为0.8ml/kg体重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能有效降低对比剂用量,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具有临床实用性。第二部分Revolution CT胸痛三联方案中80 k V低管电压联合ASIR-V重建技术在肺动脉和主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基于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的80k V低管电压联合ASIR-V重建技术在胸痛三联扫描方案中肺动脉和主动脉扫描的可行性,寻求更低辐射剂量的胸痛三联扫描方案。材料及方法:连续收集因急性胸痛症状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疑似“胸痛三联症”而行胸痛三联CTA检查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行Revolution CT肺动脉、冠脉及胸腹主动脉CTA检查。于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受检者按肺动脉和主动脉扫描管电压以及体重指数(BMI)分组:B组BMI<23 kg/m2,肺动脉及胸腹主动脉CTA管电压为100 k V,注射速率4ml/s,对比剂剂量=0.8ml/kg*体重(kg),同时采用20%ASIR-V迭代重建算法;D组BMI>23 kg/m2,肺动脉及胸腹主动脉CTA管电压为100 k V,注射速率5ml/s,对比剂剂量=0.8ml/kg*体重(kg),同时采用20%ASIR-V迭代重建算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受检者按肺动脉和主动脉扫描管电压以及体重指数(BMI)分组:A组BMI<23kg/m2,肺动脉及胸腹主动脉CTA管电压为80 k V,注射速率4ml/s,对比剂用量=0.8ml/kg*体重(kg),同时采用40%ASIR-V迭代重建算法;C组BMI>23 kg/m2,肺动脉及胸腹主动脉CTA管电压为80 k V,注射速率5ml/s,对比剂剂量=0.8ml/kg*体重(kg),同时采用40%ASIR-V迭代重建算法。四组冠脉扫描管电压均为100 k V,同时采用40%ASIR-V迭代重建算法,每组各采集30例受检者,记录所有受检者的碘对比剂用量。每个人对比剂总量=0.8或1.0ml/kg*体重(kg)+Test Bolus中所用剂量。两段法注射对比剂,即先注射适量对比剂,再注射20ml生理盐水。扫描方法及测量层面同第一部分。记录患者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位5年以上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以4分法行图像主观质量评分。评价A、B组及C、D组肺动脉、冠脉及胸腹主动脉CT值、背景噪声、CNR、SNR、DLP、ED及主观评分,以P<0.05表明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A与B组在各级肺动脉、冠脉、胸腹主动脉的背景噪声、CNR、SNR和主观评分上的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8~0.997);在各级肺动脉、胸腹主动脉的CT值、DLP及ED上的测量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39),除外冠脉(P=0.213~0.411)。C与D组在各级肺动脉、冠脉、胸腹主动脉的背景噪声、CNR、SNR和主观评分上的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P=0.109~0.858);在各级肺动脉、胸腹主动脉的CT值、DLP及ED上的测量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39),除外冠脉(P=0.105~0.453)。结论:基于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肺动脉及胸腹主动脉CTA扫描时采用80 k V管电压联合新型迭代重建技术40%ASIR-V,有利于增加血管腔CT值,并能进一步降低受检者有效辐射剂量,同时,冠脉CTA扫描时采用100 k V管电压,具有临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