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粉草薢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科植物粉萆薢或棉草薢的根茎。粉草薢即粉背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 var. hypoglauca(Pslibin)Pei et Ting)的干燥根茎。味苦,平;归肾,胃经,具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病,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等,本论文共引用77篇相关文献对粉草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出粉草薢主要含有甾体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物质基础,也有二芳基庚烷类,木脂素类,有机酸及脂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降压、降尿酸、抗炎镇痛、抗菌、提高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目前对其抗肿瘤的活性研究比较广泛。临床上用于治疗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疼痛及风湿顽痹和小便不利等症状。第二部分粉萆薢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多种色谱及光谱方法,对粉萆薢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粉草薢药材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各种理化及波谱技术(如tH NMR.13C NMR),目前鉴定了其中13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二芳基庚烷类3个,即:tsaokoarylone,1,7-双-(4-羟基苯基)-1,4,6-庚三烯-3-酮,1,7-双-(4-羟基苯基)-4,6-庚二烯-3-酮;醌类2个:大黄素,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甾醇2个:β-谷甾醇,豆甾醇;脂肪酸1个:二十六烷酸;香豆素类1个:(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黄酮1个:山柰酚;皂苷元2个:薯蓣皂苷元和鲁可斯皂苷元;其它1个:5-羟甲基糠醛。其中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豆甾醇,大黄素,二十六烷酸,山柰酚,鲁可斯皂苷元6个化学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tsaokoarylone和5-羟甲基糠醛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第三部分粉萆薢皂苷部位制备工艺研究以粉萆薢总皂苷提取率为指标,单因素考察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皂苷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的考察,建立了粉草薢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水浴回流提取A2%乙醇提取D3次,每次C2h,溶剂用量为B1倍,并对粉萆薢皂苷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建立了粉草薢皂苷部位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工艺。以皂苷的含量和转移率为指标,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总皂苷的工艺。对树脂类型、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上样液浓度、树脂柱径高比、吸附流速、除杂溶剂、除杂流速、除杂体积、洗脱溶剂、洗脱流速、洗脱体积等参数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富集工艺为:将最佳提取工艺制的的提取液,浓缩至浓度相当于I2g生药/mL的药液,以3000转每分钟的转速离心30分钟,所得上清液。按生药量与树脂体积比为R上样于C型大孔树脂上,树脂柱径高比为G2,进行动态吸附,吸附流速分别为J2BV/h,待吸附完成后,用水洗脱3BV,用K2%乙醇洗脱L2BV,除杂流速分别为P2BV/h,洗脱剂为M2%乙醇,洗脱体积为N2BV,洗脱流速为S1BV/h,收集M2%乙醇洗脱液,减压干燥即得粉草薢皂苷部位。皂苷含量达到53%,转移率达到60%。该方法简便,含量、转移率较高,放大工艺验证结果页表明所建立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需要。第四部分粉萆薢皂苷部位质量控制研究首次采用高氯酸比色法对粉萆薢皂苷部位进行定量分析,以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对皂苷部位进行定量分析,皂苷线性回归方程为Y=0.1383X-0.1582,r=0.9992,表明薯蓣皂苷元在2.86~20.0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度良好,且过原点。粉萆薢皂苷部位皂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8%,RSD=2.81%(n=6)。测得粉萆薢皂苷部位含量为51.87%-52.43%之间。三批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粉草薛皂苷部位质量控制的方法。创新点:1.对粉萆薢低极性部位进行分离,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其中13个,其中,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豆甾醇,大黄素,二十六烷酸,山柰酚,鲁可斯皂苷元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tsaokoarylone和5-羟甲基糠醛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首次建立粉草薢皂苷部位大孔树脂制备纯化工艺,皂苷含量达到53%,转移率达到60%。3.首次建立粉草薢皂苷部位的含量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