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中农村妇女教育对农村经济及人口发展影响研究——对新干县三湖镇的个案调查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同时承担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又称“两种生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学有关理论,通过对江西省中部某一农村社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考察当地农村妇女所受教育状况,分析其对参与经济建设与人口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赣中农村妇女与过去相比、与农村男性相比,在受教育程度以及再教育机会和自我评价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村男女两性之间受教育程度仍存在很大差异。赣中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当地农村经济和人口发展均产生较大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妇女,具有较强的科技兴农意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实现非农就业可能性大,就业层次相对较高;经济收入渠道多收入也较高。总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妇女,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反之则小。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妇女对农村人口发展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从人口数量上看,她们能够推迟初婚年龄,减弱性别偏好,降低生育率;从人口质量上看,她们通过关注自身的健康,奠定了下一代健康的基础;此外,她们还关注子女的早期教育,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也越高。总之,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妇女,在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均有良好表现,反之则差。 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这与传统文化的残存,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现行教育与实际存在差距,以及农村妇女自卑心理等因素不无相关。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可以考虑以下途径:第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第二、加强教育立法,认真贯彻有关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确保农村妇女受教育权利的实现。第三、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适应农村现代化需要的教育体制。第四、农村妇女要增强自身主体意识,克服学习障碍。第五、加强宣传,强化政府政策导向。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妻子”群体。该群体是一个处境极为困难,承受力极为脆弱,急需社会各界支持与帮助的群体。为了了解留
本文以当前的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梳理了西方社会关于中间阶层及其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并在国内相关研究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合肥市的中间阶层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现今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后,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迈进的转折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牧区牧民,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步伐,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牧民的劳动生活方
国内社区建设的热潮是在“单位制”解体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兴起的,也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城中村的治理并将其纳入城市化发展进程又是社区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