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不同,公民道德的指涉对象不同,公民道德教育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但无论社会历史如何变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永恒追求,公序良俗是社会治理的不懈努力,道德教育对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文明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将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的战略高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新期待,但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着新矛盾新问题,为了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2019年党中央颁布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此,公民道德教育开启了新阶段。研究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有新的内涵,也有更高层次的新要求,以此为出发点,文章通过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理论。首先,从公民概念的历史变迁,公民与人民的概念区分,公民的法律角色与伦理角色的定位等维度对公民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通过道德的历史变迁以及中西方对于道德的不同理解对道德进行辨析;分析了公民道德的概念及要求;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以及特征。其次,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开展既与我国国家形势的变化密不可分,也与国际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在国际上,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力量发生改变,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治理中发挥中国力量、贡献中国智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所处历史方位的转变意味着必然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同时,新时代有新矛盾新问题,必然对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最后,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大意义。厘清概念内涵、构建基础理论,理顺其内在关系,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梳理总结了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国外借鉴。立足传统文化的弘扬,总结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经验;立足革命文化的继承,概括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道德教育经验;立足世界文明的借鉴,从不同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特点的角度出发,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研究其教育经验,并分析由此形成的各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异同之处。通过古今对比,中外互鉴,对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提供经验借鉴。第三章是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挑战及原因分析。新时代面临新挑战,当前的公民道德教育主要面临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挑战,其一是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难题,道德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不能忘记本来,亦不可忽视外来,当前的理论体系面临传统道德教育现实转化不到位、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理论与外来思想存在一定的冲突对立以及现有的教育理论无法完全回答现实生活的问题;其二是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在实践中面临各方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个体利益需求与社会责任要求之间的矛盾,价值导向一元化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矛盾,网络道德与现实生活的矛盾。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三,即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不充分性所导致的各方差异是最根本的原因;当前教育模式的不足是导致道德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公民道德教育的外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其主要原因。分析研究当前的公民道德教育现状,究其深层原因,以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指导原则与主要内容。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要遵循德性培育与制度规范整合融通;历史继承与现实发展有效衔接;先进性与普遍性相辅相成的指导原则。按照“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框架,具体阐述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大德确立的是方向和根本,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的教育、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内容;公德主要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私德主要包括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第五章主要探讨了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实现路径的完善。公民道德教育的复杂性、长期性,势必要求将内在生成机制与外在管理机制充分结合,以成其系统效应。公民道德教育要上谋德性之高,遵循道德生成规律促进公民德性养成;下守人性之底,依托制度法律杜绝肆意妄为;外靠环境之善,优化环境管理舆论;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搞好组织建设,统领全局,贯穿始终。只有整个国家和社会全面布局与共同努力,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才能科学有效、健康有序地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打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