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质还原菌去除铀矿冶废水中U(Ⅵ)的效能与机制试验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铀尾矿中铀的迁移释放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相互作用过程。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在修复铀污染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利用微生物还原U(Ⅵ)极受关注,其中腐殖质还原菌(HRB)的腐殖质呼吸代谢模式就是一个研究热点。调查研究表明,腐殖质可在腐殖质还原菌与可还原态污染物(如U(Ⅵ))之间充当电子穿梭体,显著促进这些污染物还原。研究工作通过驯化荷花池底泥得到了富含腐殖质还原菌的污泥,并进一步分离得到了腐殖质还原菌。试验探讨了腐殖质还原菌去除U(Ⅵ)的特性与效果。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pH、AQS、U(Ⅵ)浓度、电子供体、共存离子等对腐殖质还原菌去除U(Ⅵ)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又重点考察了温度、pH、AQS、电子供体乳酸钠、U(Ⅵ)浓度等因素对腐殖质还原菌去除U(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U(Ⅵ)去除效率更高,其去除U(Ⅵ)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左右,pH6.0左右,AQS1.0mmol/L,乳酸钠浓度5mmol/L。连续去除U(Ⅵ)的试验结果表明,腐殖质还原菌对低浓度U(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初次去除U(Ⅵ)试验中,80h内U(Ⅵ)的去除率达到93%以上,二次去除U(Ⅵ)试验中,96h内U(Ⅵ)的去除率仍接近60%,去除U(Ⅵ)的容量有大幅增加,总去除U(Ⅵ)容量约为300mg/g,显示其是生物修复和固定污染水体中溶解性U(Ⅵ)的良好选择。研究工作进一步探讨了腐殖质还原菌还原U(Ⅵ)的机理。腐殖质还原菌除铀的主要途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在60h内,富集菌液对U(Ⅵ)的去除率约85%,电子传递还原U(Ⅵ)途径对U(Ⅵ)的去除率约为61%,EPS吸附U(Ⅵ)途径约为41%,可见其去除U(Ⅵ)的主要途径是电子传递还原U(Ⅵ)途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羧基、酰胺基和磷酸基团是腐殖质还原菌除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官能团。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础,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制性等特点,是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全体国民的一个公共产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属于政府的职权范围,湖南省义务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均衡的现象,究其本源在于湖南省政府间义务教育的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不够完善。本文先对湖南省义务教育现有的法律依据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义务教育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中国务院的相关规定以及湖南省地方性法规、规章
在对Y型喷嘴结构和雾化机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扇形雾化喷嘴,并对该喷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不同气、液压力下扇形雾化喷嘴的流量、雾化角和索特尔平均
工程建设领域问题历来是敏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尽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查办案件工作成效显著,但随着
汉语作为目的语的教学实践的发展及汉语语言系统特殊性决定了研究设计专门的汉语语言学能测试的必要性。汉语语言学能应包括汉语语音编码能力、汉字感知识记能力、汉语语法辨
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与矛盾,迫切需要我们对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和实践进行反思并探索新的城市化转型方式。包容性城市发展所力图体现的"包容",其关键是必须跳出单纯的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在船舶和各种水下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查阅文献得知早期海洋微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是整个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动力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因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治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对除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袋式除尘器和滤筒式除尘器为代表的纤维过滤除尘技术具有很高的除尘效率,对PM10,PM2.5细颗
在海洋开发过程中,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海洋污损微生物是指附着在船底、管道、浮标和人工设施上的微生物的总称。多年来,海洋污损微生物对国防、航运、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