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落酸(ABA)和微丝骨架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实验中,选取了一个拟南芥中受ABA、NaCl和微丝解聚剂Latrunculin B诱导的、功能未知的基因UF1作为研究对象。对UF1的表达模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突变体和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对盐和ABA的敏感性、突变体和超表达株系中几个关键的ABA应答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突变体内的微丝骨架和在盐胁迫下的动态变化及UF1互作蛋白的筛选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为: (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UF1在多种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都表达,其中在幼苗、成苗的茎、花、角果以及种子中表达量较高。 (2)检测转化35S∷UF1-GFP拟南芥植株的根分生区、成熟区、下胚轴和叶表皮细胞内融合蛋白的定位,初步确定UF1定位于拟南芥细胞质内。 (3)UF1参与拟南芥对NaCl胁迫的响应。175mM NaCl胁迫条件下UF1表达量下调的突变体ufl种子萌发速率比野生型拟南芥慢,而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种子萌发速率快于野生型拟南芥。 (4)UFl参与ABA信号通路。qRT-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F1基因的表达受ABA诱导;UF1表达量下调的突变体ufl在1.0μMABA处理条件下种子的萌发速率、子叶转绿率和幼苗根长均低于野生型拟南芥,表现为对ABA的敏感性增强;相反,UF1超表达株系对ABA的敏感性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100μM ABA处理5h后突变体和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内ABA应答基因ABI1、SnRK2.6、ABI5和RD29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或高于野生型拟南芥。 (5)突变体uf1细胞内微丝聚集成束的程度低于野生型拟南芥,并且在NaCl处理1h内,ufl细胞内的微丝束更快地断裂和解聚。 (6)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UF1可能与另一未知功能的蛋白UF2发生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