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绅士化泛指中产阶级化的一种社会空间现象。在国内,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等乡村建设,绅士化研究已从最初的城市更新领域延伸到村庄更新与发展领域。在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大规模的“资本下乡”“消费下乡”快速推动乡村社会空间转型与重构。在此过程中,由乡村旅游开发而触发的乡村绅士化已初见端倪。鉴于此,文章在绅士化、旅游绅士化、乡村旅游绅士化等概念辨识的基础上,从“绅士化-空间”互动的社会空间视角,从“政府(权力下乡)—市场(资本下乡)—文化(消费下乡)”三重维度,构建乡村旅游绅士化及其空间响应的分析框架,较为深入解析乡村旅游绅士化机制及其乡村空间响应机理,并以苏州市吴中区旺山村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借助乡村绅士化、旅游绅士化、乡村旅游等既有相关研究,将乡村旅游绅士化定义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绅士群体进入乡村从业、消费,由此推动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空间等全方面重构的过程。在乡村旅游绅士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权力、资本和消费需求是主要动力机制,乡村旅游绅士化通过重塑乡村社会、经济、文化要素来重构乡村空间,反过来,乡村空间的重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绅士化进程。其次,以旺山村为例,从乡村旅游绅士化发展期和成熟期两个不同阶段细致分析其社会经济特征、动力机制以及空间上的变化。研究结论:(1)发展期阶段,主要以外来旅游服务业工作人员为主要绅士群体,“人口属性”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扩大了村庄建设空间的尺度,而企业的参与则赋予空间新的属性,推动乡村空间的扩张与转型。(2)成熟期阶段,游客和外来工商户为下乡绅士,主要以资本属性重塑乡村社会经济,这一阶段文化导向下的消费需求和社会多方力量影响着乡村旅游绅士化进程,并从微尺度上重构着乡村空间。最后,基于对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的实证分析,提出其对乡村发展所产生的正负面效应,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几点应对策略: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让更多村民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进而缩小乡村旅游绅士化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而乡村文化的保护有助于乡村性的延续,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