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利用是二十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临床药学研究领域,是医疗机构必须开展的临床药学项目之一,也是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药物利用研究在医院逐步展开,它是医院了解药品使用规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医院实施合理用药的有力工具之一。本项目采用药物利用的研究方法,对某医院2002~2006年消化系统药品出库数据、2006年8月~12月诊断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出院病历、2006年8~12月诊断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成人处方、2006年8~12月门诊儿童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处方进行药物利用分析。数据统计包括药品名称、类别、规格、用法用量、用药疗程、零售价格、消耗数量和销售金额等。分析指标采用药物利用的常用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包括药品消耗数量、销售金额、日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分析等。以期通过研究,发现药物利用的特点,探讨本地区消化系统疾病流行情况、疾病的用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医院不合理用药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目前儿童药物利用研究存在的问题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丰富药物利用研究的内容,促进合理用药。结果:(1)通过2002~2006年消化系统药物出库数据的药物利用分析,该院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肝胆疾病用药比例较大,每年消耗量均居前2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占消化系统用药总量的73.15%;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后消化系统用药的用药频度及消耗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变化不大,但排序有升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大部分价格便宜,疗效确切的药物用药频度有所上升;(2)通过2006年8月~12月诊断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出院病历的药物利用分析,该院销售金额排第一、二、三的是肝病辅助用药、抑酸药、抗酸药及胃黏膜保护药;用药频度(DDDs)位于前10位药物分别是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肌苷注射液、蒙脱石散、氨基己酸注射液、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片、铝碳酸镁片、消炎利胆胶囊、双歧三联活菌片,主要是肝病辅助用药和抑酸药,另外还包括胃肠动力药、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止泻药;消化系统药物32种药物利用指数(DUI)≥2的有1种,DUI≤0.5的有2种药物,总体上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是合理的;(3)通过2006年8月~12月诊断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门诊成人处方的药物利用分析,销售金额排第一、二、三位的是抑酸药、抗酸药与胃粘膜保护药、胃肠动力药;DDDs位于前10位药物中有三种抑酸药、三种促动力药、三种胃粘膜保护药和一种抗酸药;消化系统药物39种中DUI>2的有1种,DUI<0.5的有9种药物,总体上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是合理的:(4)通过2006年8~12月门诊儿童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处方的药物利用分析,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47.02%):24种抗感染药物中,12种抗感染药物的DUI>1,其中有4种药的DUI>2;门诊儿童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医院药品出库数据、病历、处方(包括成人处方和儿童处方),对这几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够取长补短,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医院药物利用的情况,为医院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国内关于儿章用药的药物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儿童药物利用的合理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本项目在定量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药物利用评价。研究提示:(1)该院消化系统药物的利用以肝病辅助用药和治疗消化道溃疡药占主导地位,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以价格便宜,疗效确切的药物为主,说明近年来消化道溃疡疾病、胃炎和肝病在该地区仍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最主要病种,提示应加强对这三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但该院肝病辅助用药的广泛使用值得商榷;(2)药品出库数据的药物利用研究,不能反映医院用药的合理性,因为药品的消耗量可能存在不合理和不理性的因素,会导致药品消耗量和使用频度与疾病流行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发生偏差。而病历和处方分析能够对医生的用药合理性做出评价。结合三种资料数据,才能全面、客观的对医院用药进行分析;(3)从药物利用指数分析来看,本院在消化系统药物和儿童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剂量上还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提示医院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督察;(4)目前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大多数药品对儿童用药的剂量未做具体规定,都是从成人剂量推算,使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儿童用药合理性的评价也就缺乏客观评价指标,儿童用药问题亟待政府部门和医药企业的高度重视与加快发展,应该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