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都把塑造本区域的竞争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作为其经济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区域竞争优势的研究具有了鲜明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区域竞争优势应研究的是一个区域如何实现高效率的经济持续增长问题,经济增长的效率提升是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研究的关键对象是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关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要素研究,目前主要集中点在产权制度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这两种理论都对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了相应的解释。本文以产权要素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在产权制度转轨的国家或地区,形成良好的产权制度是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的根本关键。本文之所以研究产权要素对于区域竞争优势-这一支撑区域的高效率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如何利用产权制度这一激发产权因素的必要制度条件理解区域竞争优势,以此进行制度的创新的突破口,可推广及借鉴至整个国内的相关区域,是极具意义的。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从论文的选题、研究现状进行评述、重点诠释论文的研究对象、目的与研究思路和方法,并针对竞争优势的内涵和实质,以及影响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界定。第二章,通过对西方产权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规律的研究,探讨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产权制度与竞争优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产权制度对于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路径。第三章,分析竞争优势的衡量方法,主要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衡量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并通过引入产权因素的经济增长内生模型,形成全要素生产率的计量模型。通过经济增长内生模型的演进趋势,指出了成熟的产权制度是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而当产权制度相对成熟的环境下,全要素生产更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技术进步。第四章,主要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状况以及产权因素的变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我国在转轨时期,产权这一要素的变化情况,引入到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与贡献度的分析,对我国不同时期产权要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进行定量判断。认为我国在转轨初期阶段,影响产权因素变化的制度条件的改变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根本原因。由于在这个阶段,我国推动的体制改革,使得产权这一要素得到快速发展,这导致了我国的竞争力状况得到良好的改观。通过我国自改革开放到2004年这一时间序列的研究,并结合经济增长内生模型的相关结论,得出产权因素的投入是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五章,主要分析了浙江与湖北在全要素生产率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了浙江与湖北经济增长的不同历史条件和发展模式,反映了湖北经济增长的内在缺陷,并指出湖北全要素生产率远远落后于浙江的根本原因是产权因素的不足,而这样的不足往往是由产权制度条件的差异性造成。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产权因素与R&D要素作为投入,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两地产权要素与R&D要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浙江的产权要素高效投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高于湖北的关键因素,这是相当程度是由产权制度条件造成。而与此同时,产权要素投入往往能和R&D要素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推动R&D的贡献度也得到提高。第六章,根据产权要素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论证,提出保障市场化的产权制度是地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的重要途径,并根据目前我国现实状况,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在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处于转轨阶段,推动实现良好产权制度是地区乃至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前提因素。这是因为,个人产权在制度上能得到保障与鼓励发展的基础上,生产要素能在市场机制下,向更为高效的区间进行转移。政府在职能上应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设施,明确企业产权,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努力寻求企业、产业和政府的联动机制,并使这些联动机制能经受住国际化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