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利用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等资料,分析了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年际变率的影响及其可能影响机制,建立了西北太平洋TC频次的季节预测模型。此外,还讨论了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关系,并从季节内时间尺度上分析了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的不同位相下西北太平洋TC活动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春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6-10月(台风季)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之间存在显著的滞后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春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增暖(变冷),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显著减少(增加)。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主要通过一个副热带遥相关型影响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率,改变西北太平洋地区与TC生成有关的大气热力/动力条件,调节TC的季节生成。(2)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气候的影响从春季可持续至整个台风季。相关分析显示西北太平洋TC频次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也存在显著的同期负相关关系。台风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正(负)异常时,西北太平洋TC生成减少(增加),TC活动减弱(增强)。台风季热带北大西洋地区的暖海温异常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生成一对东-西向分布的偶极型低层异常环流,其中热带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上为气旋性异常环流,西北太平洋上为反气旋性异常环流,抑制TC生成。反之亦然。(3)基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西北太平洋TC频次之间显著的滞后及同期相关关系,选取春季NTA海温异常指数作为其中一个预测因子,并结合4-5月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春季印缅槽强度指数和冬季Nino3.4指数等共四个预测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的统计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很好地拟合了1979-2012年西北太平洋TC频次的年际变化,通过交叉验证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4)热带北大西洋地区的海温异常与南海夏季风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滞后及同期负相关关系,且不受ENSO活动的影响。春、夏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增暖(变冷),通过遥相关作用在西北太平洋地区产生低层反气旋(气旋)环流异常,增强(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抑制(增强)南海夏季风活动。(5)南海夏季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活跃阶段和不活跃阶段交替出现。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期,西北太平洋TC生成多(少)且平均生成位置偏(西)东。对于西行进入135°E以西,25°N以南这一区域的西北太平洋TC,活跃期时盛行直行路径,多影响海南及两广等地区;不活跃期时盛行转向路径,多影响福建及浙江等地。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不同位相下大尺度引导气流的差异是西北太平洋TC路径特征差异的主要贡献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