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需要重视特殊人群(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对其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歧视,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避免再犯,所以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矫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心理矫正工作是指心理学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技术和手段,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预测与心理危机干预,并在矫正结束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的一系列、连续的工作。心理矫正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人身危险性评估;评估后针对其犯罪类型、矫正态度、社会支持系统、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开展分类教育、个别教育;实施心理矫正后对效果做全面评估,作为刑满解矫的依据。所以,社区矫正人员心理矫正评估问卷是一个多层次的构念,包括10个部分:心理危机、自伤倾向、反社会倾向、再犯风险、心理健康状况、精神病性、矫正态度、矫正适应、矫正需求和矫正效果评估。本研究共选取45名呈贡区司法局和楚雄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个案访谈工作,通过质性分析初步构建社区矫正人员心理矫正评估问卷,再结合笔者在呈贡司法局的工作经验、专家丰富的咨询案例等资料,编制形成最初的社区矫正人员心理矫正评估问卷,最后选取云南省五华区司法局(292名)和曲靖宣威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138名)开展问卷施测工作。数据回收后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的统计学检验,删除不适切的题目后形成最终问卷,最后对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和心理矫正效果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自编的《社区矫正人员心理矫正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心理矫正工作进行全程评估提供依据。2.总体而言,大多数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态度积极,矫正效果明显。3.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社区矫正人员在再犯风险问卷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问卷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社区矫正人员在各个问卷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判处社区矫正时间不同的人员在自伤倾向、反社会倾向、再犯风险、精神病性问卷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再犯风险问卷中,已经参加矫正时间6个月以下的人员再犯风险明显高于6-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