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月经不调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为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和多发病。 目前,在临床中,发现肾虚血瘀型月经不调病例在逐渐增多,在部分妇科疑难病证中尤为常见,但尚无详细全面的理论研究。所以,本课题意在整理归纳妇科相关的古今相关文献,进一步研究总结补肾祛瘀的基本理论。结合医史文献以及历代医家对肾虚血瘀的认识、月经不调从肾虚血瘀论治的理论基础、从肾虚血瘀型论治月经不调的意义、肾虚血瘀型月经不调的治法及历代医家临床辨治经验。从而开拓临床治疗月经不调的思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采取文献整理和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历代文献中肾虚血瘀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近代肾虚血瘀理论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病证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基础学等学科研究。 通过研究历代书籍文献记载的中医学对肾虚血瘀理论的认识,撷取历代医家对肾虚血瘀相关的月经不调的医论和医句,进行进一步分析、归纳和整理。以明确肾虚血瘀的理论内涵,总结针对肾虚血瘀型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研究结果:在肾虚血瘀的病机中,肾虚和血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一方面,肾气的功能活动异常,必然会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瘀血是阴血的结聚,瘀血的形成会阻碍阴血化生肾精的功能,从而导致肾中精血的亏损,进而影响肾气生成,肾阴、肾阳随之衰少、功能降低,加重肾虚,明晰了肾虚与血瘀存在逻辑辨证关系。通过对临床治疗经验的收集整理,总结了月经不调肾虚血瘀型的治法,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 结论:肾虚血瘀,是一种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的病机、症候与病证的概括。一般发生于月经不调病程的中后期,多由病程迁延而成。在治疗中,应当补虚与祛瘀并重,运用补肾药物的同时,注意活血祛瘀药物的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