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系年》与《左传》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t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清华简《系年》和《左传》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文本、史实、编纂和思想方面对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梳理。第一章是文本上的比较,对《系年》所见的国名、地名、人名等与《左传》进行了比较,发现大部分可与《左传》对应,小部分有出入,《系年》反映了文本早期的面貌,表明《左传》在流传过程中,文本有所改动。如《系年》第四章中的“赤翟”在《左传》中仅作“狄”,“睘”《左传》为“荧泽”,“卫幽侯”在《左传》作“卫懿公”。《系年》的人称单一,而《左传》人称丰富,可能与写作目的相关,《系年》注重勾勒国际大势而忽略人物称呼,而《左传》借助人称表达褒贬,表现出经书的特点。纪时方法上《系年》较为粗疏,缺漏很多,《左传》更为严密,可能是不同体例造成,更可能是编纂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第二章对《系年》和《左传》的编纂问题进行了比较,《左传》等书中也有纪事本末体的运用,但只限于部分段落,而不像《系年》这样通篇运用纪事本末体记事,《系年》的纪事本末体由单篇上升到整本书,这在史书体裁上是一个重大创新。由纪事本末体和编年体之间的差异过渡到《系年》和《左传》记事时的语言作用的比较,发现《系年》人物对话在记载中推动历史事件时不可或缺,而《左传》的人物对话更多是涉及褒贬、礼制等方面的陈述,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在选材方面,《系年》主要是记载政治军事,而《左传》则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也反映了两者思想上的差异。战国时期史书有编年体,有国别体,有谱系类,而《系年》是纪事本末体,它们一起反映了战国时期史书体裁多样化的趋势。《系年》通过描写历史大事,勾勒出了春秋战国时期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第三章对《系年》所记载史实与《左传》进行了比较梳理,此前学者都是对某一些问题进行考证梳理,而未对《系年》和《左传》进行逐一梳理地比较,本文在梳理史实异同时,根据《系年》提供的某些线索,对某些重要史实进行了考证,如本文论证《系年》第二章的京师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宗周;也对三监进行了考证,认为三监相当于汉代诸侯国的相,与三叔并无关系。当《系年》的记载与传世文献有分歧,不当据孤证就推翻传世文献的说法,如本文考证夏姬当是夏征舒的母亲,而不可根据《系年》孤证就认作是妻子。第四章对《系年》包含的重要思想与《左传》做了比较。先秦各个国家的史书都是以本国为中心,如《鲁春秋》、《秦记》。《系年》虽然是流传于楚地的史书,但它的眼光是放在全国的,没有局限于某一国或几国,书中对晋楚历史的描写都是比较公正的,没有偏袒某一方,这是对之前优良传统的继承。《系年》和《左传》记载史实都面向全国,但两者却有不同之处,《系年》不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叙事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对所有国家的记载都是一样的,并不为谁掩饰避讳,虽然是楚地作品,却也不为楚国说好话,只是单纯记事,是一部纯粹的史书。而《左传》在叙事之余会站在儒家立场上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使得整体上注入不少儒家道德观念,并且会“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表现出由史入经的思想倾向。《系年》和《左传》都记载了大量战争,而《系年》只注重战争结果,而对战争观念与战争谋略的重视程度很低,这与《左传》对战争充分描写的做法是极其不同的,说明两者着眼点并不一致,《系年》很概括,而《左传》更具体。《左传》等先秦史书多谈鬼神,而《系年》很少谈及,显示了作者思想的进步性。这些独到之处使得《系年》确实在先秦史书编纂的多样性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其他文献
ExxonMobile 公司实施的一口高压多底分支井--Arch Benge 1号井,在钻井、完井和增产措施(达到8000lb/in2)方面均取得了成功.多底分支井技术是延缓西得克萨斯Parks油田产量递
本文选取福建邵武和平镇旧市街的宗族权力演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当地生态、交通、行政沿革与人口变迁等要素,力图呈现邵武地区环境概貌。进而展现和平自宋以来宗族发展状况,明
钻井液侵入地层,或堵塞地层孔隙,或与地层发生化学反应,都会造成地层损害,降低产能.本文通过对不同泥浆体系形成的泥饼侵蚀特性的研究实验,提供了一种评价钻井液对地层潜在损
袁世凯作为最后一个有实力统率全国的人,他的死使得本就已经失序的中央政府彻底走向纷乱。从1916年之后国家政局的变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每经历一次变乱,国家中心权力便减小一
应用混合电位理论对阴极保护100mV电位衰减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如果阴极保护电位与导致其负向飘移的电流有关,则100mV电位衰减原则的作用会被加强.因此当阴极反应的动力学
本课题在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下,试图对兼具当代西方新社会史学家和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梳理与挖掘其史学思想的主要内涵,指出其
利用多种储层参数 ,结合岩心分析资料 ,研究了文 2 5东沙二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 ,分析了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 ,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Based on a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