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肝癌细胞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MVD和VEGF的相关性及其与影像和临床病理的关系,评价联合治疗对兔VX2肝移植瘤血管生成及其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瘤兔由协和医科大学提供,实验用新西兰纯种大白兔由山东省农科院提供,参照文献报道方法将瘤块种植到新西兰纯种大白兔的肝左叶。接种后用二维超声监测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情况,待肿瘤长至1-2cm大小,将荷瘤兔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共三组,每组10只。接种后2-3周左右开始行TACE术:抗血管生成组给予内皮抑素2mg/kg、超液化碘油0.2ml/kg、阿霉素2mg/kg;TACE组只给予超液化碘油和阿霉素,剂量同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三组给予的剂量相等。栓塞后7天处死动物取出瘤块,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分别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VEGF、CD31的表达和RT-PCR法检测肿瘤VEGF mRNA的表达。TACE术前、术后及处死动物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肿瘤的接种成功率均为100%,两周后可在B超下监测到肿瘤。大体观察,肿瘤呈类圆形,灰白色,剖面呈鱼肉样,随着肿瘤的快速生长肿瘤中心可出现液化坏死。病理切片示: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大深染,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多见,核浆比大,胞浆丰富,淡红染色。DSA图像可见清晰肿瘤染色,CT平扫肿瘤多表现为等、低密度,增强后可呈环状强化,静脉期病变呈低密度表现,治疗后碘油多在肿瘤边缘呈环状沉积。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在术后肿瘤体积均减小,肿瘤增长率分别为(-8.91±21.77%)和(-20.40±36.07%),二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增加,增长率为(270.86±148.94%),与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所表达两条条带分别对应VEGF121和VEGF165,VEGF165在TACE组中的相对光强度值最高(1.10±0.087)与其余两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抗血管生成组的相对光强度值(0.72±0.065)较对照组低(0.85±0.056),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不明显:VEGF121的变化趋势不明显,TACE组的表达水平最高(1.13±0.23)但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其变化趋势和VEGF165的表达类似,TACE组表达强度最高,单位面积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0±0.049),与对照组和抗血管生成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抗血管生成组单位面积VEGF的光密度值(0.12±0.047)较对照组(0.13±0.038)低,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的表达:三组瘤兔中的MVD值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两两比较后显示:抗血管生成组(57.00±13.26)与对照组(80.00±17.14)和TACE组(84.22±16.45)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TACE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三组VEGF和MVD之间存在正相关(r=0.40,P<0.05);三组MVD与肿瘤增长率(GR)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6,P>0.05);三组VEGF与肿瘤增长率(GR)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27,P>0.05)。结论:兔VX2肝移植瘤为富血供肿瘤,TACE联合应用内皮抑素治疗与单纯化疗栓塞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肿瘤VEGF的表达,并可显著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抑制兔VX2肝移植瘤的生长,联合治疗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