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炭药是中医临床最具特色的一类传统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等的治疗。但由于中药制炭后作用机制及对配合使用的其他药物成分的影响尚不明确,使得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从体内外两个方面着手,系统考察了荆芥炭对配合使用的黄连和白头翁汤中某些成分(黄连的4种生物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白头翁汤的8种指标成分: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秦皮甲素、秦皮乙素,黄柏碱和白头翁皂苷B4)的影响,旨在为炭药的临床应用及其炮制的标准化提供试验依据。体外吸附试验将0.5g荆芥炭细粉混悬于20 m L黄连或白头翁汤水提液中,搅拌,分别于5、10、15、30、60、120 min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计算累积吸附率;体外释放试验将1 g荆芥炭混悬于20 m L黄连或白头翁汤水煎液中,饱和吸附后,离心取下层沉淀干燥至恒重,称取0.5 g沉淀物混悬于20 m L纯水中,搅拌,分别于5、10、15、30、60、120 min测定各成分含量,计算释放量。上述试验均以活性炭为对照。动物实验分二次进行,每次选取24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第一次试验对应的分组:A组为黄连水提液组,B组为黄连水提液+荆芥炭组,C组为黄连水提液+活性炭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次试验对应的分组:A组为白头翁汤水提液组,B组为白头翁汤水提液+荆芥炭组,C组为白头翁汤水提液+活性炭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每次试验给药前及灌胃后,各组家兔耳缘静脉采抗凝血,血浆样品采用HPLC分析血浆中所含各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如下:1体外研究荆芥炭对黄连和白头翁汤中各指标成分的吸附和释放的影响(1)吸附试验荆芥炭对黄连四种生物碱的累积吸附率依次为33.46%、54.45%、22.37%和41.44%,活性炭在吸附达到平衡时对上述四种生物碱的累积吸附率分别为70.0%、82.5%、51.5%和55.7%;荆芥炭对白头翁汤八种指标成分的累积吸附率依次为33.17%、54.32%、21.48%、42.01%、25.11%、32.11%、39.1%和23.08%,活性炭的累积吸附率分别为71.04%、82.03%、50.41%、55.73%、72.32%、66.39%、46.01%和54.01%。(2)释放试验荆芥炭对黄连四种生物碱的稳定释放浓度在2.73-7.23μg/m L之间,活性炭的稳定释放浓度在0.28-0.42μg/m L之间;荆芥炭对白头翁汤八种指标成分的稳定释放浓度在1.45-7.29μg/m L之间,而活性炭释放稳定时各物质稳定浓度在0.28-0.42μg/m L之间。2动物实验(1)荆芥炭对黄连四种生物碱体内吸收与代谢影响HPLC分析表明,小檗碱药-时曲线下面积(AUC)B组最高,C组最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黄连碱药-时曲线下面积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巴马汀药-时曲线下面积A组最高,C组最低,B、C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小檗碱药-时曲线下面积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B、C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2)荆芥炭对白头翁汤八种指标成分体内吸收与代谢影响小檗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在各组间差异显著,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碱AUC表现为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和C组(P<0.05);巴马汀AUC表现为A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小檗碱AUC在各组间差异显著,C组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柏碱AUC在各组间差异显著,B组显著高于A组和C(P<0.05),A组AUC显著高于C组(P<0.05);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AUC表现为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白头翁皂苷B4 AUC在各组间差异显著,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AUC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荆芥炭对黄连的四种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表小檗碱)和白头翁汤的八种指标成分(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黄柏碱、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白头翁皂苷B4)均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同时,荆芥炭能增大黄连中小檗碱及白头翁汤中小檗碱、黄柏碱和白头翁皂苷B4的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