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是一个集中度较高、数量庞大的青年群体。这一群体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是国家民族发展建设的希望,是祖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生力量。因此,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有效地指引大学生步入社会,使之拥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让大学生明确社会赋予他们的社会责任及品质,从而利用所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乃至提升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更快更好地加速社会的进步。本研究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探析发现,尽管近几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已引起学者、学校及教育部门等各界的强烈关注和研究,但依然没有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尤其是缺乏有科学深度和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1)从性别、学校、专业、年级、家庭背景等外部影响因素入手,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2)分析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差异的社会原因,从理论上厘清外部环境影响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交互作用。本论文前期研究中主要采用国内外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法,正式形成调研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等,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数据分析技术上,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本文首先在课题综述中对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及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引出了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第一章,介绍论文研究的问题、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与过程,文章结构及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感研究的理论评析。第三章,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证研究。主要阐述文章研究目的、内容及设计过程。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为例,从学生角度出发,作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问卷调研,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第四章,对90后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分别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三个因素进行探讨。第五章,从成因出发,从强化教育主体自我教育的目标、强化道德约束效能、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和优化家庭,社会和网络的教育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社会责任感淡漠现象的解决对策。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提出文章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要努力的方向。研究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本研究立足于实证调查,这些研究和结论可以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直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