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adia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果关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和研究一直存在争论。物理模型理论(physicalistmodels)、反事实模型(counterfactual model)和心理模型理论(mental model theory)主张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解释,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因果关系是必然的,当原因出现时,结果必然发生。概率对比模型(probabilistic contrast model)、Power PC理论和联想理论(associative theory)主张因果关系的或然性解释,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因果关系是或然的,当原因出现时,结果发生不是必然的。必然性的主张不容忍反例,或然性的主张可以容忍少数反例存在。针对这个争论,本研究考察了人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实验一考察了人们对个别因果关系的理解。实验组的被试先进行原因条件判断任务(该任务能够促进被试的分析思考)再进行个别因果关系判断任务,对照组的被试直接进行个别因果关系判断任务。实验结果发现,人们对个别因果关系的理解不存在主导的趋势。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都有大约一半的被试认为个别因果关系是必然的,另一半被试认为个别因果关系是或然的。我们将实验组被试的回答依据进行了分类编码,结果发现做出必然性回答中的直觉依据显著高于或然性回答中的直觉依据。据此,我们猜测人们对个别因果关系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直觉性思维占主导的被试即使在个别因果关系判断任务之前做了原因条件判断任务,仍然难以想到反例存在的可能性,所以认为个别因果关系是必然的。分析性思维占主导的被试即使没有做原因条件判断任务,仍然能够想到反例存在的可能,所以认为个别因果关系是或然的。实验二考察了因果关系的可重复性,具体表现为,人们如何通过一个已知的个别因果事件预测一类因果关系。实验组的被试需要先进行原因条件判断任务,然后进行结果预测任务,包括原因出现、条件出现、原因条件都出现的情况。对照组的被试只需要进行原因出现时的结果预测任务。心理模型理论认为原因出现时结果必然发生,条件出现时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预测任务之前有没有进行原因条件判断任务,多数被试都预测当原因出现时,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与心理模型理论的假设不一致。实验结果还表明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多数被试预测当原因和条件都出现时结果发生,单独的原因和条件出现时结果都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实验三考察了人们对一般因果关系的理解。模态判断任务的结果表明,无论在具体情境还是抽象情境下,多数被试都认为一般因果关系是或然的。在抽象情境下,被试倾向于做出更保守的回答。可能性判断任务的结果表明,无论在具体情境还是抽象情境下,多数被试都认为原因出现时,结果发生不是必然的,结果不发生是可能的。这说明人们对一般因果关系的或然性理解占主导。本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解释,但也不完全支持或然性解释。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数人认为具体、抽象和一般的因果关系是或然的。约一半的人认为个别因果关系是或然的,另一半的人认为个别因果关系是必然的。
其他文献
易卜生在他的戏剧作品里创造了许多具有"易卜生特性"的人,在这些人身上都表现出一种对于奇迹梦幻的向往,这种"向往"实际正是人性深处渴望冲破现实藩篱的束缚、实现自我价值冲
城镇化认识的分歧在于对其本质的解释不同,城镇化歧义容易将城镇化实践引入误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城乡关系"的理论是城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新型城镇化的本质需要按照马
<正>1.溶解平衡溶质微粒浓度类试题不但与电离平衡有关,还有关于水解,因此是主流试题,最终形成一种酸、碱与盐的混合溶液,这就是试题情境的共同之处.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复习时,
目前教育部提倡的国学经典进校园的教育背景下,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将国学经典与校园“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融合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国学经典着重学生内在心灵文化成长,小
曼为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由冯仑和李海林共同创办,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2015年,冯仑拜访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并参观太空博物馆时受到了强烈震撼,在与航天员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物流费用,增强了服务质量,提高了交易效率,但由此产生的交易费用不能忽视,因为它有可能妨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找出物流中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的各原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的小说中用饱含哲思与诗意的笔触,书写独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死亡形象,勾勒出充满神秘荒诞气息的马孔多神话世界。他立足于拉丁美洲历史与现实的长河中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和”、“齐”的哲学思辨与社会意识,并成为中华民族饮食生活独有的文化内涵。从古文字研究的角度探究“和”、“齐”二字的原初意义
<正>随着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初中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关注,随着国际信息技术领域科研活动项目的持续开发,在国际和国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兴起了新型的媒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