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C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现有农田防护林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标准农田林网营建技术的研究成为科研和生产部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山东省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对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营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科学营建农田防护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农田防护林网营建时的主要技术分别进行研究,筛选各个关键技术的最佳方案。第二部分对营建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进行效益评价,确定其可行性。第三部分针对上面的研究,提出一套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综合配套技术。主要研究结果:1、营建关键技术树种选择根据其生态适应性、防护性和经济效益,筛选出中林46杨、I-69杨、I-107杨、泡桐C125;其次有刺槐、旱柳、钻天柳(J-172)、臭椿、苦楝、白腊、白榆;经济树种选择枣树、柿树、山楂等;林下配置紫穗槐、冬青、侧柏、牧草(紫花苜蓿)等。高标准农田林网主林带间距为250m-300m,副林带间距应为主林带的2倍,为500m-600m。网格面积180-300亩。林带行数采用2-4行,株距一般以3m×4m,疏透度为0.30-0.45为宜。林带株间混交紫穗槐等灌木树种,能形成较理想的疏透结构。根据不同的防护要求,可适当地增加乔灌树种混交比例。对I-107杨、中林46杨和白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对于I-107杨来说,N:P2O5:K2O=1:0.5:1为最优配比。对于中林46杨来说,N:P2O5:K2O=1:0.5:0.5为最佳配比。对于白榆来说,N:P2O5:K2O=0.5:0.5:1为最佳配比。修枝强度越大,林木生长量越低。修枝强度超过30%后,降低的幅度增大。1-5年生林木应轻度修枝或修除竞争枝。新林网树木修枝,幼林期时修枝强度以30%左右为宜,过小不利于提高木材材质和出材率,过大不利于林带防风效能,特别是对窄林带的修枝应掌握适宜的强度。半带更新在林木长势和防风效能发挥上都较好,属较佳更新方式。2、高标准农田林网的效益评价表明:窄林带、疏透或通风结构、混交林带既有利于林木生长,又能提高防风效能,是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营造的较好类型。高标准农田林网的林木总生长量比一般林网区平均每亩提高25%以上。小麦可增产6%;玉米可增产4%;棉花可增产2.8%。3、根据研究提出一套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的配套技术。包括树种选择与搭配、林带走向、网格面积、造林技术、松土与除草、施肥、修枝、间伐、林带更新和改造等。
其他文献
高通量筛选(HTS)技术是以药物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检测指标,高通量地筛选与特定靶点具有亲和力样品的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HTS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经济的特点,近年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不缺少的辅助工具。计算机应用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与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在理查·斯特劳斯的七部交响诗中,《唐璜》作为理性主义和情感美学交汇时代的产物,是作曲家对当时历史情况深刻思索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了解到浪漫晚期音乐风
<正> 本调速器主要用于电流不大于2A的9~12V小型直流电机。它采用脉宽调制来控制电机转速,可将输入电压幅度的变化转换成相应输出脉冲宽度的变化,使电机保持大的转矩,因此,是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的有限性形成一对发展的矛盾,而且这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共振光散射光谱法与分子荧光光谱法在蛋白质以及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利用氯金酸与葡萄糖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导致的光散射信号增强,对糖尿
城市生态旅游是人们为了满足回归自然、体验差异、愉悦身心的旅游需求,以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的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最终
<正>"画中画"(Picture within a Picture)是西方绘画史中一种十分独特的构思方法。它源自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一个空间之中插入另一个空间(通常借助于门窗、镜子或者窥孔)的传统
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是一个重要的炎症因子,参与介导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病理性炎症;此外,IL-17还与多种炎症相关的肿瘤有着密切联系。吸烟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铸铁中磷共晶按组织组成物及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用热浸蚀方法可显示磷共晶中组织组成物的形态和颜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