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现有农田防护林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标准农田林网营建技术的研究成为科研和生产部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山东省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对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营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科学营建农田防护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农田防护林网营建时的主要技术分别进行研究,筛选各个关键技术的最佳方案。第二部分对营建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进行效益评价,确定其可行性。第三部分针对上面的研究,提出一套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综合配套技术。主要研究结果:1、营建关键技术树种选择根据其生态适应性、防护性和经济效益,筛选出中林46杨、I-69杨、I-107杨、泡桐C125;其次有刺槐、旱柳、钻天柳(J-172)、臭椿、苦楝、白腊、白榆;经济树种选择枣树、柿树、山楂等;林下配置紫穗槐、冬青、侧柏、牧草(紫花苜蓿)等。高标准农田林网主林带间距为250m-300m,副林带间距应为主林带的2倍,为500m-600m。网格面积180-300亩。林带行数采用2-4行,株距一般以3m×4m,疏透度为0.30-0.45为宜。林带株间混交紫穗槐等灌木树种,能形成较理想的疏透结构。根据不同的防护要求,可适当地增加乔灌树种混交比例。对I-107杨、中林46杨和白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对于I-107杨来说,N:P2O5:K2O=1:0.5:1为最优配比。对于中林46杨来说,N:P2O5:K2O=1:0.5:0.5为最佳配比。对于白榆来说,N:P2O5:K2O=0.5:0.5:1为最佳配比。修枝强度越大,林木生长量越低。修枝强度超过30%后,降低的幅度增大。1-5年生林木应轻度修枝或修除竞争枝。新林网树木修枝,幼林期时修枝强度以30%左右为宜,过小不利于提高木材材质和出材率,过大不利于林带防风效能,特别是对窄林带的修枝应掌握适宜的强度。半带更新在林木长势和防风效能发挥上都较好,属较佳更新方式。2、高标准农田林网的效益评价表明:窄林带、疏透或通风结构、混交林带既有利于林木生长,又能提高防风效能,是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营造的较好类型。高标准农田林网的林木总生长量比一般林网区平均每亩提高25%以上。小麦可增产6%;玉米可增产4%;棉花可增产2.8%。3、根据研究提出一套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的配套技术。包括树种选择与搭配、林带走向、网格面积、造林技术、松土与除草、施肥、修枝、间伐、林带更新和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