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把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武侠电影放置在更宽广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并借助新的理论资源寻找研究的突破。第一章在全面总结武侠片的类型特征、历史脉络和前人对武侠电影的研究后,努力开创武侠电影研究的批评空间。第二章把武侠电影的叙事语境放置在丰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考察中国新时期以来娱乐化浪潮和国际化背景下武侠片创作的相应变迁之途。第三章则在全面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提出本人对中国新时期以来武侠片研究的一些新突破。例如,借助结构语义学中的动素模型理论,通过中国新时期以来武侠片动素模型的分析,揭示三十年来武侠片在情节核心、主题构建、叙述方式、人物设置等方面的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烛照时代的印痕、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诸多流变轨迹。在新时期以来的武侠片中,笔者还发现,通过伦理化的情境宋展开叙述成为一种相当重要的叙事策略,伦理化的包装与表达将决定影片在多大程度上引起观众的认同与投入。这种伦理化的包装常常有这样几种方式:将“邪恶者”设置为道德上的“坏人”;用具体的伦理伤痛作为主人公行动的驱动力;将伦理的抚慰与民族大义的弘扬重合。本文还通过具体文本的细读,凸显中国新时期以来武侠片的“反武侠”特征:部分武侠片只有一个“武侠”的外壳,但是其表现形式,诸多细节处理手法,其人物塑造,主题构建方式,乃至两大对立阵营的设置都与正统的武侠片有所不同。当然,要描述出这种“反武侠”的特征并不困难,但是如何理解这种类型的变奏则需要将影片放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中,考虑不同导演的一贯风格,以及类型片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反类型”特征。在结语部分,本文提出对于武侠片的未来展望,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剧本;二是注重武侠片与其它类型的杂糅;三是立足于民族特色,打造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