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这一概念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敦大学教授Larry Selinker(Selinker,1972:209-231)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中介语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体,它的发展是指语言学习者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从“0”状态向以该目的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状态不断前进的过程。对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这一前进过程无法顺利完成,他们的中介语水平永远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状态。按照Selinker(1972:215)的定义,“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次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言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他认为许多外语学习者(达95%)的第二语言会出现石化现象。Selinker(1992:251)将石化现象重新定义为:“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次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言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石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还是会在中介语的使用中出现。”正确和错误的形式都有可能产生石化,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大多数外语或二语学习者存在中介语的石化现象,特别是错误形式的石化。本文作者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作尝试性探讨。作者所做的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证实了一个假设: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中存在中介语石化现象。在对作者收集到的大学非英语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语际误差比语内误差更容易产生石化现象。作者通过探讨石化的成因,发现在众多导致石化的原因之中,母语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而提出预防或解除石化的措施,用两个月的时间观察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防止石化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