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中游地区地处蜀中,自古被称为四川的“黄金水道”,是四川古镇分布最密集、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多样的地理条件,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构筑了这一地区古镇具有地方性的空间形态。
论文以空间形态的组织要素为线索,深入探讨了以民居建筑、街巷、河道、桥、广场等众多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共同构成的古镇整体空间形态及其所表达的具有人情化的意象特性。论文总结归纳出岷江中游地区古镇的三种空间形态模式,即逐级构成形态、并列组合形态和链结架构形态。同时,还从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来探讨了空间形态的意象特性,认为岷江中游地区古镇在空间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多义复合性、可识别性、模糊性和美学性等意象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人与空间产生了特定的互动关系,影响着古镇空间形态的维持与发展。
针对岷江中游地区古镇保护现状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从大到小,以小规模渐进的方式对古镇、街巷和建筑及构筑物进行保护的方法,有效地延续古镇的空间形态,保护加载在古镇空间形态上的诸多价值,实现古镇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希望通过对这一地区古镇空间形态和保护方法的研究,为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的国内特别是西南地区富有特色的古镇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