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工会是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是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研究与工会实践相结合。列宁工会思想是工会理论与工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工会理论。列宁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工会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工会工作实践形成了科学理论。研究列宁工会思想内容,学习列宁建设俄国工会工作经验,有助于新时代中国工会建设。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工会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会是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是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研究与工会实践相结合。列宁工会思想是工会理论与工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工会理论。列宁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工会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工会工作实践形成了科学理论。研究列宁工会思想内容,学习列宁建设俄国工会工作经验,有助于新时代中国工会建设。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工会面临的时代课题,工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新时代工会建设。通过对列宁工会思想的理论渊源、形成过程、具体内容等进行详细梳理,探讨了列宁工会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工会思想是列宁工会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看到工会在无产阶级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强调了资本主义时期工会要引导工人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强调了工会目的是保护工人阶级利益、强调了工会的最终任务是帮助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并在俄国实践中形成适合俄国的工会工作理论。俄国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是列宁工会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列宁根据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现实情况,并结合他对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国内错误工会思潮的批判,最后总结十月革命后建设俄国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经验中形成了系统的工会理论。列宁工会思想的具体包括,十月革命前,列宁主张建设革命工会思想;十月革命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阶段,列宁主张工会“国家化”的过程;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强调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过程。列宁工会思想内容随着俄国工会实践不断完善。通过学习列宁工会思想,加强新时代党对工会的领导权、强化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学习研究列宁工会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工会建设提供理论指引与经验借鉴,让工会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更稳固的桥梁,让工会成为真心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娘家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其他文献
在汉语教学的不同课型中,综合课是培养汉语学习者四项语言技能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课型,而初级汉语综合课又在汉语综合课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准备工作中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体演文化教学法提倡“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汉语教学原则,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生活化语言场景和文化活动,使语言学习者可以在此教学环境中更高效地学习一门语言。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
工人阶级是一个伟大的阶级,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使命,这是他们先进性的根本所在。列宁是对工人阶级研究的集大成者,在俄国的革命实践中,列宁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捍卫马克思主义,夺取社会主义胜利,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先进性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俄国革命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和发展了工人阶级先进性思想。列宁的工人阶级先进性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人阶级思想,
现代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是基本语符序列表现为(N1)+V1+N2+V2,V1由使令动词充当,具有[+致使]语义特征的兼语句,以兼语短语“V1+N2+V2”作为全句谓语或独立成句。使令类兼语句作为兼语句的下位范畴,结构精炼,在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相关的翻译研究尤为重要。学界在兼语句维译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由于数量并不乐观,且对使令类兼语句的纵深研究并不多见,此类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
综合性学习是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采取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学习过程、创新展示方式等教学策略,整合、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轻叩诗歌大门,体会诗歌的美感与价值,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自“民主”被提出以来,就已内含“治理”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无论在其出场语境,还是发展过程,都始终与治理实践密不可分。从微观视角出发,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领域,是立足于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治理思想在我国当今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基本指导思想,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因而随着其理论和思想地位的不断提升,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也就随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在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过程之中创造能够让人民获得解放的思想和理论主张。因此,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就作为重要特征品质之一始终厚植马克思主义之中,同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必要条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
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重要的研究课题。马克思基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的共同体思想,真正共同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指明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伟大的战略构想,就是真正共同体的当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通过加深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理论研究,明确其重要地位,并挖掘马克思真正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契合点,探
不断在实践中坚持和推进理论武装,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在自身建设中取得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历经一百多年仍风华正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斗争实践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伟大胜利,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彰显了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
民生关乎人的基本需求和根本利益。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民生也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从经典著作中获得宝贵的思想启迪,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以马克思民生思想为研究对象,围绕“背景和形成过程—内容与特征—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框架展开。首先,梳理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