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支付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随后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国内十几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移动支付行业已经逐渐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推动信息通信产业进步的重要载体。企业作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其持续健康的发展本质上依赖的是运营效率的提升,因此建立移动支付企业运营效率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对我国移动支付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对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了样本企业在规模效益不变和规模效益可变条件下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通过投影分析给出了非DEA有效决策单元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在2008-2010年间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企业运营效率分化严重;纯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但规模效率逐渐下滑。因此相关企业一方面要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协调投入规模与生产经营现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本文根据决策单元主营方向的差异,分析了近场支付智能卡、POS终端和远程支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引入Malmquist指数来考察样本企业的运营效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在2008-2010年间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截止到2010年,远程支付企业的运营效率高于近场支付智能卡和POS终端企业,处于生产可能集的相对前沿位置。未来几年内,在各样本企业保持当前TFP增长速度不变的条件下,远程支付企业在将进一步拉开与近场支付的差距,而在近场支付方面,智能卡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望在短期内超越POS终端企业。最后,本文借助Tobit模型研究了样本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产密度、总资产利用能力、管理者有效激励水平、营业成本利用能力和期间费用利用能力对我国移动支付企业的运营效率存在显著影响,而企业负债程度和员工素质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和相伴概率,本文认为在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移动支付企业应当优先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和对成本费用的管控,从而利用有限的管理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