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是钱钟书先生关于诗画关系较为系统的论述。钱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的诗和画具有“同样的风格”,但在诗画品评的时候却有不同的要求。品评画时以南宗画为旧画传统里的最高,而品评诗时,与南宗画风格相类似的神韵诗却不是旧诗传统里的最高,由诗与画的评价分歧推导出诗画的异质。笔者大致赞同钱钟书的诗画观,并试图以钱说作为索引,进一步探讨诗画的关系。本文认为,文人士大夫作为中国诗画的根源和主体,其思想及精神必定会渗透进诗画的创作。若以文人和士人的角度比较诗和画,或许能为已有的认知作出一些补充,并且希望在日后的创作上能够有理论性的知识来丰富作品的内涵。本文尝试将钱先生诗画评价异质的观点与文人士大夫和诗画的关系作为串联全文的两条基本脉络。在第一、第二章中简述诗画异质的两种普遍方向后,抛出由钱说所导出的士大夫在诗画上出现不同追求的问题;第三、第四章采用分述诗画的方式,以王维、杜甫为例,从其诗文、生平文献以及历代画史画论当中寻找资料和例证,分别论述文人士大夫阶层于诗画上所呈现出的不同道路;最后将之进行比较,分析诗画异同并详尽论述其原因,尝试从中窥得规律,从而寻找问题答案。在第六章中大致叙述了研究诗画关系对于我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是直接明显的呈现在画面图像之上,而是暗含在作品内在思想当中。中国画需要在画外多下功夫,因此笔者认为多做这种学理性质的研究,对于个人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当中都至关重要。在本文的第五章末尾和第七章中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和结论,首先是对钱说关于“书画异质”观点的部分赞同。中国诗与中国画在传统的文艺理论和历史文脉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结为“同质”或者“异质”。虽然由于诗画思想精神源头的不一致和二者在文艺史中地位的区别导致了诗与画有部分的分歧和“异质”,但是从以儒生为文化身份的精神诉求为出发点上来看却又是同质而非异质的。关于诗画相关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涉及文评与诗评的古籍更是浩如烟海,本文只能在有限的史料中择取所需的信息,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架构,阐发以管窥豹的观点。但笔者以为对诗画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个人的创作实践都是有切实的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