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家具构建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段历史文化街区皆是鲜活的文化遗产,它们从纵向和横向皆体现了人类主观能动性、历史沉淀文化及自然生境的完美结合,并印证了世界文化多元化与差异化的特征。在全球化浪潮形势下,原本脆弱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遭受到强烈的刺激和影响。历史文化实体的不断隐性,不仅是物质形式的消失,也是地域文化的湮灭,更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破坏。历史迁移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共同产物,以其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作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保留极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瑰宝。作为晋商大院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典型代表,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然留存大量完整的历史文脉,其实体街道家具及文化特性留存完整、特点典型。如何在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发展中寻找到平衡点,探究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表征的内在遗传特性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生物遗传学“基因”为出发点、以模因学“文化基因”为主线,从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表征中系统的梳理并识别其文化基因符号,构建较为完备的文化基因图谱库。为我国晋商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特征研究的深度挖掘和科学表达提供了一种具备识别性与操作性的有效研究方法,有利于研究人员把握晋商院落、历史文化街区与街道家具的形成机理和核心特征;也为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及其街道家具的历史文脉、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研究与街道家具研究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系统总结相关研究进展。清晰明确相关概念,廓清界定理论支撑,重点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基因及图谱”和“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为后续街道家具文化基因识别研究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2)探讨了符合地域特征的常家大院明清街街道家具的文化基因识别理论体系。从文化基因的内源特性出发,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识别机制,提出适用于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文化基因识别的基因组构分类、符号提取方法和信息编码模型。(3)采用类型学分类标准结合符号学特征分析,对研究对象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与非物质类文化街道家具开展实证识别研究。同时,根据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的层级划分、建立起文化街道家具类别、各级街道家具要素、基因符号共同构成的“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文化基因图谱库”,得出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构建的公式“Y=Mn+mn”。(4)梳理不同层级街道家具的基因符号文化特性并从营建观、文化观、发展观3方面总结了文化基因作用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街道是城市的标配,城市与街道是相互匹配的。街道空间包括了道路、建筑、景观和人及其活动等基本元素,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流动性和陌生化等特点。根据其功能和定位
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已被广泛应用,而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矫治方法之一。在矫治过程中,患者牙面常可见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病损,即牙面脱矿。国外正畸后牙釉质脱矿率为50%~80%,国内为59.4%,其与患者的牙面卫生状况、矫治过程中操作者操作的精细程度、患者的卫生习惯等很多因素有关,在正畸治疗中常应用氟化物预防牙釉质脱矿,其再矿化的效果已得到了研究证实,然而使用氟化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步深入,儿童生殖器发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流行病学文献提示,包皮环切术的高峰年龄为学龄前期至学龄期,占所有包皮环切术人数的87%;包皮扩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其关键之一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本文结合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实践,从四个方面梳理总结了宅基地“
为了能在文本分类模型中获取到更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增加分类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LSTM-TextCNN联合模型。文中以设备维修手册中采集的文本作为数据集,并对文本进行相应的
目的:通过临床随访对比金属桩和玻璃纤维桩对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170例(195颗)上颌残根、残冠,先行完善根管治疗,若有牙龈覆盖,再行牙龈切除术。根据桩核材
短期跨境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对影响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检验
斑秃又称“油风”、“鬼剃头”,是指头皮部突然出现的斑状脱发或头发全部脱落,甚至累及眉毛、须、腋毛、阴毛等。近两年,笔者运用梅花针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在临床确诊为斑秃并采用本方法治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