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了IGSO试验卫星(I1-S),并基于前期的转发式GEO卫星测定轨基础,考虑在I1-S上开展转发式测定轨试验。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设计研制了IGSO卫星转发式测定轨系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了IGSO试验卫星(I1-S),并基于前期的转发式GEO卫星测定轨基础,考虑在I1-S上开展转发式测定轨试验。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设计研制了IGSO卫星转发式测定轨系统,并开展了IGSO卫星的转发式测定轨试验研究。同时考虑到,目前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STFT)主要使用GEO通信卫星作为信号中继,随着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逐步增多,有效利用IGSO卫星开展TWSTFT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开拓,特别是对高纬度地区的用户。与GEO卫星不同,由于IGSO卫星与地面站的相对运动速度较大,使得基于IGSO卫星开展TWSTFT时信号传递的上、下行路径不再对称,这会影响到TWSTFT的准确度,这也是用IGSO卫星开展TWSTFT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论文设计了IGSO卫星的转发式测定轨系统,开展了I1-S卫星的转发式测定轨试验,提出了IGSO卫星的TWSTFT方法并开展试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根据I1-S卫星的C波段转发器载荷相关参数,参与设计了IGSO卫星的转发式测定轨系统,重点开展了地面测轨站和卫星的链路计算,并在卫星发射之前,设计了地面站和卫星载荷的地面对接测试方法,开展了地面对接试验,证明链路设计可行。(2)前期的转发式测定轨技术只用于GEO卫星。基于我们研制的IGSO卫星测定轨系统,成功开展了IGSO卫星测定轨试验,将转发式测定轨技术从GEO卫星拓展到IGSO卫星。针对I1-S卫星,开展了转发式测定轨试验,为I1-S卫星精密轨道确定提供试验支撑和数据保障。经试验验证,在使用5MChip码速率时,I1-S卫星的测距精度优于6cm,定轨精度优于1m。(3)传统的TWSTFT只能针对GEO卫星来开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GSO卫星的TWSTFT方法,解决了IGSO卫星与地面站相对运动速度较大而引起信号传递路径不对称的问题。该方法主要通过TWSTFT-Modem自发自收通道的测距数据,有效修正因卫星运动引起的误差。用I1-S卫星开展了TWSTFT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基于IGSO卫星的TWSTFT方法的结果与基于GEO卫星的TWSTFT结果符合程度优于0.4ns。同时,通过三站闭合差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本文基于IGSO卫星TWSTFT的性能,三站闭合差的RMS优于0.8ns。(4)地面站设备时延是TWSTFT中重要的误差源。使用实测数据,研究了设备时延与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另一方面,基于现有的转发式系统,提出了一种在轨卫星转发器群时延测量方法,并开展了初步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改进测定轨精度进行了探索。
其他文献
吐哈盆地在中新生界发现了大量的煤系原油,但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其深层非煤系来源原油的成藏规律和深部源岩有效性的研究日益显得重要。本文据原油物性和生标物组成特征
无证书密码体制与签名和签密相结合所提出的无证书签名、无证书签密方案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提供信息的认证以及加密认证等功能,继承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无需使用公钥证书的特点,又对其密钥托管问题进行改进,广泛地应用到电子支付、密钥管理、智能电网等领域。目前,无证书签名、签密方案还存在一些设计不足,无法满足安全性要求,计算效率不高等问题,其方案的改进过程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上述问题,分别提出改进的无
随着机器智能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服务型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的“一问一答”式虚拟机器人,多功能、高要求的虚拟机器人成为研究的热点。人们在与虚拟机器人交流的过程中,希望得到虚拟机器人的反馈,尤其是情感上的反馈,而反映情感最重要的信息是面部表情。因此,如何给虚拟机器人一个逼真的外形并能够像人类那样自如的做各种表情动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首先,如何对虚拟人的嘴唇、眼
随着网络规模日益增大,网络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的攻击也层出不穷,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措施是单一的安全设备各自防御,显然已经无法应对越发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应该转向融合
随着计算精度需求的提高和计算区域规模的不断扩大,模拟流动传热问题所需周期越来越长,并行算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缩短模拟周期,在实际计算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GPU(Graphics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工艺性能优良,广泛地应用于船舶、石油化工等工程领域。实际生产中,从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产品的焊接质量出现波动,因此实现对焊接过程的实时
随着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新数据中隐藏着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挖掘利用这些信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很多应用场景中,信息通过数据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通常这些信息带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很少存储在传统数据库中,而是必须在生成时进行“即时”处理。此外,由于应用场景的不同,通常每种数据流只提供部分信息,结合多种来源的数据流,获取完整的信息成为势
在金融创新及混业经营大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呈现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具体到金融服务领域,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遵循意思自治原则订立金融服务合同,双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由于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及金融商品的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二者在订立金融服务合同时往往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金融消费者因其在专业知识、交易经验、信息收集等方面存有弱势,难以全部知悉并理解与缔约有关的重要信息,这就要求我国金融机构履行相应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MFAC)与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算法(MBC),在被控对象、研究方法、对模型的处理、控制器的设计思路等方面均有着本质区别。MFAC算法是一种无需系统精确模型,不利用系统动力学信息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具备先进控制器的特征,具有较强的系统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和输出跟踪性能。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模型自适应算法(HIU-MFAC),即通过改变
吡唑啉酮骨架作为一种含氮杂环,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生物碱和药物分子中。近年来,针对吡唑啉酮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新合成方法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开发了许多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