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ICH)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ICH模型,体外培养标记纯化的MSCs,经侧脑室植入脑部,同时局部注入BDNF。记录对照组、BDNF组、MSCs组和MSCs+BDNF组7d、14d、21d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MSCs在脑内的迁移及分化。结果采用爬行计分法测得对照组和BDNF组运动功能障碍明显,两组各时间点分值均高于MSCs组和MSCs+BDNF组,但BDNF组14d、21d较对照组分值降低,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SCs组和MSCs+BDNF组运动障碍较轻,且MSCs+BDNF组7d与14d分值均低于MSCs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分值均在7d最高,14d开始下降,21d明显改善,除MSCs+BDNF组21d与14d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外标记MSCs在体内可迁移到出血灶周围,移植后7d、14d、21d大鼠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内均可见到细胞核呈红色BrdU标记的阳性MSCs,且MSCs+BDNF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高于MSCs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荧光双标检测显示MSCs在脑内出血灶周围可分化为NEUN、GFAP和CNP样细胞。各组各种免疫阳性细胞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MSCs+BDNF组7c、14d、21d NEUN、GFAP、CNP免疫阳性细胞数均高于MSCs组(P<0.01)。结论单独应用MSCs或BDNF对ICH大鼠脑组织损伤功能具有一定修复作用,但在MSCs移植同时加入外源性的BDNF更有助于损伤组织功能恢复,大鼠神经运动功能改善更明显,且BDNF延长脑出血灶周围MSCs的生存时间,同时促进MSCs向神经元、星型胶质和少突胶质样细胞分化,对其修复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