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企业的自我管理与完善,能够加强自身的建设,有效实现风险控制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至关重要的一环。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可随着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频频发生,促使政府部门迅速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先后颁布了许多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以及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等,以期能够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紧跟世界步伐。可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没有达到最新颁布的《基本规范》的要求,许多地方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类型及重大缺陷整改等问题,对于实现国家期望,改变企业现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战略可以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赋予企业理想和活力,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企业家设计的战略目标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是COSO委员会2004年9月正式发布的,其中将内部控制三目标改为四目标,加了一个目标,即战略目标,并且将其放在首位,这就足以看出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另外,从知识框架角度看,企业战略属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环境的一部分,说明企业战略与内部控制相关联。同时,出于成本以及实际情况的考虑,不同的战略定位所对应的内部控制应该有所差别,企业战略必定会对内部控制缺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企业战略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对不同战略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时,可提高职业判断质量与水平。同时,对于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讲,企业战略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本文是由理论分析部分和实证检验部分这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分析属于理论部分。具体包括: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缺陷及企业战略的研究成果;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战略、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实证检验部分立足于企业战略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用企业是否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类型,企业是否整改重大缺陷来衡量内部控制缺陷。将研发支出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市场份额三个指标中每个指标三年的平均数进行排序,并根据上五分位进行赋值,将分数加起来汇总,根据得分情况将企业战略分为差异化战略、分析型战略和成本型战略。构建了本文研究的三个模型:企业战略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模型、企业战略与内部控制缺陷类型模型和企业战略与整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模型。样本是以2013年—2015年全国制造业企业1290个数据,回归分析部分由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组成,检验了企业战略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将企业战略作为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