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以我国首批国家骨干院校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40407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涵盖了包括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在内的多方合作主体,同时又受社会经济发展、市场产业结构以及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实力等因素的多重影响,这使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行十分复杂。而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想要建立一种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政府、行业企业还是院校都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我国首批39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试图深入了解各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并从这39个案例经验中寻找适合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展的路径。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校企合作的概况,包括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以及机制体制的概念分析,并对什么是校企合作机制做了一个简单回答。同时,在这一部分还讨论了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合作过程和合作特征等。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首批39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基本情况,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三大主体探析了校企合作现存问题的部分原因。  第三部分对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的校企合作机制的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如:健全有力的法制保障、权威有效的行业组织、灵活多元的资金筹措方式以及系统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等等。  基于第二部分对我国39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校1企合作机制分析,同时基于第三部分对国外发达国家相关机制的经验总结所得出的启示,论文的第四部分从合作的组织机构、合作的组织制度、基于合作主体的合作运行机制三个角度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在19世纪工业革命大发展的影响下,英国初等学校的入学人数与日俱增,师资短缺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1846年,英国政府通过《1846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备忘录》正式确立了教生制。在
在就业制度改革、高校扩招、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渐凸显,就业指导和服务成为高职学生迫切需要。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就业指导服务的一道大餐,覆盖面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