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国作家、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他在小说、戏剧、诗歌、文艺批评等领域均卓有建树却也饱受争议。王尔德悲剧意识,以内心的抗争与突破,去追寻强有力的原始生命力量为本源,体现他作为边缘人对社会人生别样的审视角度,流露出张扬背后的无奈以及对自我可能性的彻底追寻。本文从以下几部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绪论。悲剧以严肃而凝重的风格引领人们在痛苦的磨难中完成自我超越。悲剧意识,作为随悲剧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生命意识与超越意识,它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开启了人对自我的重新认识。而充分表现死亡的悲剧,在王尔德看来成为探究艺术与自我的生存、实现人生、超越人生的最佳方式和途径。王尔德的悲剧意识,在国内文艺理论界已有相关研究开始涉及,但并无此方面的专论。本文认为王尔德的悲剧意识具有这样三个特征:狂癫的艺术想象、悖谬的情感表达、唯美的悲剧重塑。第一部分:狂癫的艺术想象。探讨了王尔德悲剧创作的特殊时代背景及情感经历。王尔德的悲剧以狂癫致死的创作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尖锐冲突及对自我的热烈追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同性之隐喻。小说以塑造极具颠覆性的女性形象来表达同性之爱,隐匿且充满魅力与诱惑,从而显示王尔德对自我原始欲望的回归和渴望,及对生命力的伸张与展示。其二,生命之原欲。王尔德的创作思想源于对古希腊原欲精神的热爱与继承,展示出一种生命的张力与热情,成为王尔德悲剧创作中一个根源性的东西。其三,受众心理期待。王尔德的创作表达了作者和读者共同的内心需要,即人性善恶兼具都有释放的需求,并且对痛苦的挣扎可翻滚出人内心被掩盖的“欲”。第二部分:悖谬的情感表达。王尔德的小说体现出的由其特殊身份而引发的悲恸之思,而正是这悲恸之思,使其将压抑与不满转换成了以自我堕落、自我毁灭为终结的社会批判形式。本节从三方面阐释:其一,无根漂泊之悲。小说体现出作者一种无根的漂泊感和摇摆在文化边缘的艺术价值理念。其二,爱恨交织之恸。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痛恨,这两种情感的交织,使王尔德最终将对艺术的执着与爱扭曲成对死亡与毁灭的展示。其三,悖谬与反讽。王尔德运用悖谬与反讽的艺术表现手法,创设了荒诞和极具讽刺力度的情境,形成对艺术与社会特有的批判形式。第三部分:唯美的悲剧重塑。立足于唯美艺术追求的王尔德,在童话的创作中也践行着其一贯的唯美风格。童话中增加悲和死亡的描写,造就了其独特的悲剧气质。从以下三点展开讨论:其一,悲,一副掩盖艺术真实的假面具。有别于传统童话,王尔德的童话始终传达着一种伤感、哀怨与死亡的气息,并富有唯美的象征意味,以隐匿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讽刺与反叛。作者践行其“谎言”与“面具”的文学创作理论,以展示自我的真实内心。其二,恸,一场隐匿灵魂背后的审美救赎。王尔德相信艺术尤其是美的艺术可以间接地救赎人间的罪恶,从而达到灵魂的审美救赎。其三,死亡,一次励炼成长的精神洗礼。死亡在王尔德的童话中成为一种仪式化的象征。死亡悲剧与童话的结合在这里有两个用意:一、童话之于死亡表明拥有赤子之心才能真正感受到真情。二、死亡之于童话说明感受负面情绪的力量有时比温情脉脉的麻痹更磨砺人的成长。结语。王尔德的悲剧意识具有唯美主义的特征。本文的探讨一方面力图充实悲剧理论,另一方面从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悲剧意识”入手研究王尔德,拓展了对其研究的视角。王尔德的悲剧,在“悲”中充满着抗争的因素,将“悲”转化为对生命的超越和对自由的追求,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