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五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在日本结束了,赛前被一致看好、有望冲进八强的中国队,在此次大赛的小组赛中,最后仅凭王仕鹏的一记压哨三分球,以78比77的一分优势险胜斯洛文尼亚队,幸运的冲进了复赛。最终在复赛第一轮中不敌劲敌希腊队,败下阵来。经过小组赛和复赛总共六场比赛中,最终2胜4负,获得了第15名的成绩。正如许多学者和专家分析的那样,中国男篮在此次世锦赛中的失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差距也是全方位的。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中锋——姚明;同时又有王治郅和易建联两名优秀的内线高大队员,在比赛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足以和世界强队的中锋相抗衡。但最终我们只获得了第十五名的成绩,纵观中国队的本届比赛,其失利是由于外线队员不能够对内线队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我们的后卫队员,可以说是全队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成为导致我国男篮队伍的技战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以第十五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队的后卫队员共33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研究了后卫队员的个人进攻能力,从而找出我国后卫队员在进攻能力上与对手队及世界强队的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世锦赛中国队参加的六场比赛中后卫队员运用的主要进攻技术及能够反应后卫队员进攻能,力的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身体形态和年龄方面:我国后卫队员在身高上与对手队员没有差异,但体重与克托莱指数上略显不足;在年龄方面,我国后卫队员年龄最小,表现出经验不足。第二、在个人攻击能力方面:我国后卫队员的得分能力不强,并且得分手段比较单一,创造中远距离投篮机会能力距对手有较大差距,并且在比赛过程中偏重组织,而不重视个人的攻击;在突破方面同样显示出了较大差距,表现在突破能力不强,很难突破对方的防线,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并且突破后的变化很少,遭到对手封堵时应对能力不强;在传球方面,我国后卫显现出了传球技术不过硬,传球手法单一,隐蔽性不强、传球速度慢,形成的助攻、妙传次数不多,很难为队友创造得分的投篮机会;在空切、强攻等方面,与对手相比显现出了较大差距;在组织发动快攻方面,把握机会能力较差,贻误了许多快攻机会;
总之,通过对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后卫与对手队后卫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后卫的进攻能力与对手队相比,尤其是世界强队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表现在对球的处理与创造得分机会的能力方面。为了能够使我国男子篮球队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必须重视对后卫队员进攻能力的培养,加强后卫队员的攻击意识和进攻手段的培养,从而为整只队伍提供更强有力的帮助,提升全队的攻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