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全民公决是巴拿马宪法改革程序的一部分,而宪法改革又是民主转型后巴拿马政治生活的核心议题,为此,全民公决背后的政党互动实际是巴拿马民主转型后政党政治的缩影。本研究选取巴拿马1992年、1998年和2006年三次全民公决为分析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法、纵向研究法、案例比较和个案分析,以及数据对比和可能性组合等研究方法,旨在对全民公决背后的党际互动现象进行解析,进而揭示民主转型后巴拿马国内政治体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阐明巴拿马民主政治发展的特征和趋势。论文首先在厘清民主转型和全民公决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连贯梳理了巴拿马民主转型后的三次全民公决。由于发现当前相关研究文献在分析三次公决投票率和结果差异的原因时存在的解释力缺陷,因此本研究提出新的假设,即认为政党主导的政治动员与公决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对三次公决案例的比较,归纳出政治动员中可能对公决结果造成影响的两大因素,即动员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动员双方的议程设置策略。为阐明公决中的政治动员所产生的效力,本研究选取了三次公决中最具特殊性的1998年修宪公决进行个案分析,并发现以政党为主要行为体的政治动员对公决结果及投票率有相当的影响力,因而巴拿马全民公决的本质是政治精英对民意的操纵。通过研究分析全民公决背后的政党互动,本文洞察了巴拿马民主转型后的政党政治,并发现三大特点:第一,传统政党为争夺权力和利益进行着持续对抗;第二,政党联盟缺乏稳定性,多依赖短期利益维系;第三,巴拿马已实现从“两党争霸”到“三足鼎立”的政党体系变革。对巴拿马民主转型后三次全民公决进行比较分析后,本文总结认为,巴拿马的民主转型强化了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恢复了公民直接政治参与的基本权利,同时提升了政党之间相互制衡的能力,因而成功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限权”,有效避免了威权统治的回归。但与此同时,巴拿马的民主政治也存在两大现实问题:第一,通过对公决投票动员及其效力的分析可以发现,民众的投票行为和政治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精英的操纵,因而未能充分、恰当地行使其政治参与的权利;第二,党际制衡的根本目的是各政治力量对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而随着这种党际对抗的不断加剧,巴拿马正陷入严重的政治分裂和府院之争。这两大问题的出现与该国实现民主转型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巴拿马的民主转型是借助外力实现的,当时其国内尚不具备条件自发地以第三波“民主化”的传统模式——变革、移转或置换结束威权统治。并且,由于缺乏对民主政治的客观认识和对民主价值的共同追求,转型后的巴拿马旋即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无法有效开展进一步的民主化改革以巩固转型成果。本研究的学术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内外学界对巴拿马全民公决的研究尚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选题具有一定新意。研究还首次对巴拿马民主转型后的三次公决进行了连贯地梳理,为案例之间的比较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分析公民投票行为时,本研究指明了现有学术文献中存在的解释力缺陷,并选取政治动员的视角来进行观察。其次,本研究在参考文献方面为同类研究补充了部分新资料,例如《巴拿马共和国宪法》、《巴拿马选举法》、立法大会批准通过的各项法案、选举法院公布的全民公决统计数据、美洲国家组织发布的针对巴拿马全民公决的观察报告等。这些资料极少出现在相关研究中,但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丰富和充实了本研究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