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地震以来,强震区高山、中山与低山地区在强降雨作用下多次发生大规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对灾区安置点板房居住区与永久聚居点造成较大危害。强震区的小部分泥石流灾害于震后得到有效的工程治理,但是仍然存在大量泥石流灾害至今也未能进行工程治理,该类型泥石流灾害无时不刻对强震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强震区泥石流的危险性、易损性进行客观评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也是强震区城镇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中尖锐的现实问题。基于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现场调查与室内资料分析,采用多种数学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进行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基于物理易损性理论评价建筑物受泥石流冲击的物理易损性。论文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细化并修正强震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判据,对单沟泥石流及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价。构建了“单沟泥石流数值模拟危险性评价体系”,数值模拟多种降雨条件下单沟泥石流运动状态,计算泥石流运动过程中动量分布状态,将建筑物极限承载力作为危险性评价分级指标,对单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构建了“流域多沟同发泥石流数值模拟危险性评价体系”,分析流域支沟泥石流一并爆发运动状态的数值模拟结果,评价了小流域泥石流爆发危险性。构建了“集水区与雨量分析流域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将泥石流集水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泥石流发育敏感因子,制作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向量。将插值雨量作为修正参数,采用SOM自组织映射体系聚类训练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向量,评价了基于集水区与雨量分析的龙溪河流域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丰富并拓展强震区建筑物受泥石流冲击的物理易损度评价法。构建了强震区多种类型建筑物泥石流物理易损度计算公式。提取建筑物损毁程度与“8.13”泥石流物理参数之间函数关系,建立了“物理易损度~冲击力函数”、“物理易损度~流深函数”、“物理易损度~动态黏度函数”,量化评价了建筑物的物理损伤程度。构建了“基于SOM自组织映射的泥石流易损性评价体系”。提取泥石流易损性评价因子,对龙溪河流域受泥石流威胁对象提取易损度信息制作易损度向量,采用SOM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对易损度向量进行训练,聚类筛选出属于各易损度区间的易损度向量,评价了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易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