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人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基础药物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变化,以此来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心衰的机制。  方法:  1临床分组:参考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7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他汀干预组,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n=30例),他汀干预组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又分为LDL-C正常的干预一组(n=29例),和LDL-C升高的干预二组(n=31例)。入组患者均给予标准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以及神经-内分泌阻滞治疗;他汀干预组患者除给予上述标准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均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总疗程12周。通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和血清hs-CRP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指标评价其心功能状态,并记录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合并其他疾病等一般资料。  2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ViVid7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连接心电图,获取标准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二尖瓣水平)、心尖四腔及两腔心切面的二维图像,用心尖四腔和两腔双平面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EF),在左室长轴切面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3血浆BNP浓度测定: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由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仪(南京普朗医用设备有限公司)测定。采用BNP检测试剂盒,包括标记有荧光颜料的鼠BNP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4血清hs-CRP检测: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由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包括CRP缓冲液和CRP乳胶液。  5其他生化指标的检测:测定主要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肌酐(creatinine,Cr)、尿素(urea)、胆红素(bilirubin)、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冠心病例数、高血压性心脏病例数、扩张型心肌病例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Table1。  2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变化:对照组、干预一组、干预二组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浓度(pG/ml)分别是986.2±32.4;993.7±43.8;995.3±44.1,三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BNP浓度(pg/ml)分别为743.4±30.5;529.6±39.8;304.4±29.4,三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组治疗前后P值分别是0.026;0.021;0.004,其中干预二组变化幅度最大,对照组变化幅度最小,干预一组居中,详见Table2。  3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变化:对照组、干预一组、干预二组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浓度(mg/L)分别是4.9±1.1;5.1±1.2;5.2±1.0,三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mg/L)分别为4.0±1.0;3.2±0.9;2.5±0.6,三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组治疗前后P值分别是0.029;0.015;0.010,其中干预二组变化幅度最大,对照组变化幅度最小,干预一组居中,详见Table2。  4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对照组、干预一组、干预二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是45.6±3.4;43.8±4.1;44.7±3.8,三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3.1±3.2;59.3±3.9;64.9±4.0,三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组治疗前后P值分别是0.034;0.022;0.015,其中干预二组变化幅度最大,对照组变化幅度最小,干预一组居中,详见Table3。对照组、干预一组、干预二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mm)分别是63.9±2.7;64.5±3.2;66.0±2.6,三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mm)分别为60.1±2.1;57.2±2.0;54.2±2.4,三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组治疗前后P值分别是0.042;0.031;0.028,其中干预二组变化幅度最大,对照组变化幅度最小,干预一组居中,详见Table3。  5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干预组有6例患者肝功能指标(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但未超过正常值的两倍。  结论:  1慢性心衰患者在标准抗心衰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可使hs-CRP、BNP水平显著降低。  2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抗炎效应,加用阿托伐他汀患者随着心功能的逐步改善,hs-CRP水平也逐渐降低,说明炎症反应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之一。  3阿托伐他汀对心衰治疗的有益作用不依赖于患者是否存在血脂紊乱。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监测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时血药浓度和脑脊液药物浓度,分析甲氨喋呤(methot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