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层动粒组分CENP--H/I/K/M与CENP--O/P/U/Q/R内部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正确分离与均匀分配,是生命个体生长、发育与繁殖的重要基础。姐妹染色单体的正确分离进行依赖于染色体两侧的超大蛋白复合体——动粒。动粒从空间结构上可以分为内层动粒CCAN(constitutive centromere associated network)和外层动粒KMN(Knl1复合物,Mis12复合物以及Ndc80复合物)。按照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程度和组装顺序划分,内层动粒CCAN包括:CENP-C,CENP-H/I/K/M,CENP-N/L,CENP-T/W/S/X以及CENP-O/P/U/Q/R等多个蛋白亚基形成的亚复合体。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内层动粒CCAN组成型地定位于染色体着丝粒。有丝分裂前期,内层动粒招募KMN复合物组装成外层动粒。外层动粒直接结合纺锤体微管,从而发挥动粒复合体连接染色体和纺锤体微管的重要功能。动粒蛋白的缺失或功能异常,将导致有丝分裂无法正常进行,造成细胞中染色体错误分配和非整倍体发生。
  CENP-I作为CENP-H/I/K/M的重要元件在有丝分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CENP-I缺失或者定位异常时,会造成严重的有丝分裂缺陷。本实验室之前成功解析了嗜热真菌CENP-I蛋白的N端HEAT结构域以及CENP-H/I/K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了CENP-I作为重要的脚手架蛋白结合CENP-H/K的分子机制。但是CENP-I结合CENP-M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CENP-I分子内的结构特征仍存在较多疑问。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以CENP-I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嗜热真菌CENP-I蛋白N端HEAT结构域的分子结构,发现了一个特异的α螺旋(α11)与N端的HEAT结构域发生疏水相互作用,在维持CENP-I蛋白N端结构域的正确折叠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二级结构预测和三级结构模拟,发现人源CENP-I蛋白也存在对应的特异α螺旋,并且与N端HEAT结构域发生保守疏水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细胞生化实验证实,这一特异的α螺旋直接介导了CENP-I和CENP-M的相互作用。该部分工作为进一步探究CENP-I与CENP-M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动粒亚基CENP-O,CENP-P,CENP-U,CENP-Q和CENP-R发生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功能与定位上相互依赖,形成CENP-O亚复合体,在有丝分裂与纺锤体检查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一亚基的缺失都会引起染色体中期列队异常与后期分离错误等有丝分裂缺陷。虽然酵母中的COMA复合物(CENP-O亚复合体的同源复合物)结构已经成功解析,但是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高分辨冷冻电镜分析发现COMA复合物为典型的长棒状结构,而低分辨率负染电镜结构则显示CENP-O亚复合物呈两个相连的球型结构,因此人源CENP-O亚复合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与组装机制仍存在较多空白。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以人源CENP-O亚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尝试鉴定并揭示部分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与组装模式。
  我们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纯化到全长CENP-O/P蛋白复合物,发现CENP-O与CENP-P两个蛋白的N端对于该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获得了GST-CENP-U/SUMO-CENP-Q复合物,共纯化了CENP-U241-360/CENP-Q101-268截短体复合物,经过大规模晶体条件筛选后初步获得了该复合物晶体,通过变复性方法纯化全长的CENP-R蛋白。进一步通过GSTpull-down实验发现CENP-U/Q复合物可以同时结合CENP-O/P复合物和CENP-R,但是CENP-O/P复合物和CENP-R之间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暗示着CENP-U/Q复合物是CENP-O亚复合体组装的“核心脚手架”。基于相互作用的探索式发现,我们将进一步体外重组CENP-O亚复合体进行结构与功能研究,努力揭示CENP-O亚复合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与组装机制。
其他文献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亚基第九个成员(Nav1.9)由SCN11A编码,主要表达于外周感觉神经元,能调节静息膜电位(RMP)并放大阈下刺激。本课题组于2013年首次将Nav1.9通道与人类发作性疼痛疾病相关联,随后Nav1.9通道突变被陆续报道于发作性疼痛、小纤维神经病变和术后疼痛等疾病。本研究中新收集了一个发作性疼痛家系,该家系共38人12名患者。患者疼痛主要发作于下肢远端,幼年时发作频繁且随着年
Avenin-likeb蛋白是属于醇溶蛋白超家族的非典型储藏蛋白。目前已明确该蛋白可正向影响小麦的加工品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因此育种利用价值受到限制。Avenin-likeb蛋白含有18或19个Cysteine残基,高含量的Cys残基不仅可以形成分子内二硫键稳定蛋白结构,而且为该蛋白通过分子间二硫键参与麦谷蛋白聚合体形成,进而影响小麦加工品质提供了可能性。该蛋白中间重复区Cys残基位置保守,
学位
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转移主要包括肿瘤细胞从原位逃逸、浸润、穿过血管或淋巴管,在管腔内转移,定位远处器官,并在远端定位处增殖等一系列过程。其中,肿瘤细胞通过营造具有自身特点的肿瘤微环境,进而帮助肿瘤细胞突破血管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肿瘤微环境中包含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之间可以直接相互作用,也可以通
学位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胞吐分泌介导的。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s,SVs)和致密核心囊泡(dense core vesicles,DCVs)通过胞吐分泌途径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调控神经元的发育和突触形成以及突触的可塑性,对神经系统发挥功能至关重要。囊泡的分泌过程包括转运(trafficking )、拴系(tethering)、锚定(docking)、成熟(primin
学位
细胞自噬(简称自噬)是植物、动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它在营养缺乏、环境胁迫、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噬过程起始于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的形成,随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体包裹的待降解物被投递到溶酶体中发生降解和消化,最终产物被细胞回收进而再次利用。  纳米材料是一维或者三维空间内尺度在1-100nm之间的特殊材料的统称。已有
学位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癌症领域的应用呈指数级的增长。特别是纳米颗粒为设计和调整其他类型治疗不能达到的效果提供了机会,并显示出作为新一代癌症治疗药的光明前景。在癌症的治疗中,只有癌细胞被杀死而正常细胞没有受到伤害的靶向治疗已经变得越来越可取。纳米颗粒的引入为癌症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材料和途径。这些纳米颗粒同时具有成像指导和早期诊断的功能。如何将纳米颗粒精确定位于病灶并且结合多种治疗方式来提高肿瘤的治愈率
干旱和高盐胁迫是导致农作物减产,限制农作物种植范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防御调控机制响应各种非生物逆境胁迫。深入研究小麦非生物胁迫应答机制,对培育耐旱、耐盐小麦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通过复杂的转录因子网络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是应答环境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Trihelix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但在小麦中尚未有系统的Trihe
学位
植物2C型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2C,PP2C)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其中A类PP2C是ABA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而AB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关于小麦PP2C基因的研究却极少,更没有针对其A类PP2C功能研究的报道。此外由于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具有复杂且庞大的基因组,这给小麦基因功能研究带来巨大挑战。近年
学位
肾脏通过分泌酸(主要以NH4+的形式)、重吸收HCO3?以及NaCl在维持体内酸碱及水盐平衡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肾脏功能异常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高血压等各种疾病。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mTAL)是调节NH4+排泄、HCO3?和NaCl重吸收的重要部位。  在肾脏中,SLC4家族的Na+/HCO3?共转运体NBCn1(SLC4A7)和NBCn2(SLC4A10)表达在mTAL上皮细胞
目的:恶性胸腔积液常见于肿瘤晚期,以肺癌、乳腺癌和胃癌居多,是肿瘤晚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伴随胸膜压迫、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存期短等。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方式包括置管引流、促进胸膜粘连和化疗药物灌注等,但总体有效率并不高,且毒副作用大,新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式有待开发。近年来肿瘤生物治疗取得较大的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等方法相继进入临床应用,标志着免疫治疗的时代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