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临床月经过少的常见中医证型以及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为护理人员对月经过少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辨体施护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式,收集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月经过少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127例病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月经过少中医证型调查表和中医体质调查表。结果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中医证型调查:127例月经过少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肾虚证(46.57%)、血虚证(2.94%)、血瘀证(40.69%)、痰湿证(9.80%),肾虚证与血瘀证之间的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0),而其他证型之间的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中医体质调查:127例月经过少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平和质(7.88%)、气虚质(10.84%)、阳虚质(24.14%)、阴虚质(17.73%)、痰湿质(4.93%)、湿热质(7.88%)、血瘀质(6.40%)、气郁质(19.21%)、特禀质(0.99%),阳虚质、气郁质及阴虚质之间的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0),气虚质、湿热质、平和质及血瘀质之间的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0),而其他体质之间的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1)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阳虚质、气郁质及阴虚质之间的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0),其他体质之间的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血疲型月经过少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之间的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0),其他体质之间的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阳虚质与肾虚证、血瘀证等证型相关(P<0.050);气郁质与肾虚证、血瘀证等证型相关(P<0.050);阴虚质与肾虚证、血瘀证等证型相关(P<0.050);气虚质与血虚证等证型相关(P<0.050);湿热质与痰湿证等证型相关(P<0.050);血疲质与肾虚证等证型相关(P<0.050);平和质、痰湿质、特稟质与各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纳入本课题的127例月经过少患者中,中医证型具有差异性,以肾虚证、血瘀证为主。2.纳入本课题的127例月经过少患者中,中医体质具有差异性,以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其次是气虚质、湿热质、平和质和血癖质。3.月经过少中医证型与体质之间具有相关性。肾虚型月经过少以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居多;血癖型月经过少以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居多。阳虚体质者常见肾虚证、血瘀证,气郁体质者常见肾虚证、血瘀证,阴虚体质者常见肾虚证、血瘀证,气虚体质者常见血虚证,湿热体质者常见痰湿证,血瘀体质者常见肾虚证。